市區環保熱電廠前身為“市區垃圾處理廠”。2004年7月,東莞市人民政府批準建設“東莞市市區垃圾處理廠”,負責東城、南城、莞城、萬江及高埗等“四區一鎮”的垃圾無害化處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缺乏技術上的發展和更新,采用循環流化床工藝技術的市區垃圾處理廠焚燒爐故障率高,鍋爐設備腐蝕老化嚴重,機組發電效率日趨下降,煙氣凈化設備逐漸老化,環境排放指標雖能達到當時的國家標準,但仍然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
不但頻頻受到市民投訴,而且每年的市人大、政協兩會,市區垃圾處理廠也成為代表和委員們口誅筆伐的焦點。在東莞市推進新規劃建設的環保熱電廠過程中,市區垃圾處理廠更是屢屢被反對建廠的群眾代表作為反面典型,嚴重制約了全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開展。
現在:技術改造打到歐盟標準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莞市市委、市政府結合東莞市發展實際,充分考慮群眾訴求,提出要建設“讓市民放心的垃圾處理廠”。2011年4月,經市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討論決定,由市城管局牽頭,會同發改、環保、財政、物價、經信、住建、規劃、國土等部門,按照歐盟2000標準對市區垃圾處理廠進行技改升級。本次決策明確了市區垃圾處理廠技改升級的三個重要方向:
一是在標準上,敢于自我加壓,向標準看齊;二是在技術上,堅決采用目前上應用為廣泛、發展為成熟的垃圾焚燒處理工藝技術;三是在運營上,更換了更加有實力的運營企業。
2011年10月,市區環保熱電廠停產進行技改工程建設。
2012年4月,項目取得廣東省環保廳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
2012年8月,獲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項目核準批復。技改升級項目總投資約5.9億元。
2013年7月,經過18個月密鑼緊鼓的施工,市區垃圾處理廠成功完成技改升級,并更名為“市區環保熱電廠”,投入試運營。
由“污點”向“亮點”轉變
技改升級后,市區環保熱電廠以嶄新的面貌示人,實現了從東莞市垃圾處理“污點”向生態環境建設“亮點”的轉變。
一是敢于嘗試全國首創地實時公示各項排放指標。市區環保熱電廠在廠區大門外設置了顯示屏,實施顯示各項排放數據。東莞市嘗試全國首創地把主要的環境排放指標通過東莞市城市綜合管理局的網站進行實時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二是實現了穩定有序的運營管理。市區環保熱電廠采用的德國馬丁爐排爐,爐溫穩定控制在850度以上,能把群眾為關注的“二噁英”有效分解。
三是形成了嚴格高壓的監管體系。東莞市構建了以遠程在線監管平臺為核心、以監管辦法為依據,以駐廠監督員為保障的監管體系。通過2012年建成的環保熱電廠在線監管平臺,全市環保熱電廠的煙氣、爐溫、滲瀝液及垃圾運輸車車況,有關職能部門能夠從系統上實時查看。
四是打造了環境宜人的環保教育基地。從2014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開始,東莞市確定了每月第三個周二在市區環保熱電廠舉行“公眾開放日”的長效機制,將市區環保熱電廠打造成環境宜人、寓教育于娛樂的環保教育基地。截至2014年7月,預約的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已經排到了2015年。
原標題:【環保熱點】技術改造,東莞垃圾處理廠變身環保熱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