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法從嚴全面監管思路下,新三板監管部門近期針對掛牌企業、主辦券商、投資者等市場參與主體的監管趨嚴可能只是開始。來自媒體的報道消息稱,新三板監管規則正醞釀全面調整與升級,涉及掛牌準入條件、定增資金管理、財務報表規范等諸多方面。而一系列制度創新將在市場安全邊際提高后漸次出爐。
新三板掛牌公司日前突破8000家。隨著市場快速擴容,部分風險性因素暴露。以無線通訊解決方案提供商ST展堂為例,公司經歷了2014年掛牌首年業績大幅下降后,2015年凈利潤繼續虧損,負債率持續攀升,2016年一季度發生供應商討債導致公司停工停產的事件。2016年7月25日,公司股票以0.01元成交4633萬股,公司大股東易主。2016年還出現了參仙源虛增利潤頂風造假、哥侖步董事長辭職后失聯的事件。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市場快速擴容,部分掛牌公司“念歪經”。在此背景下,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成為當前監管的思路。全國股轉系統公司8月3日召開《主辦券商內核工作指引》培訓會議,對掛牌標準、資金占用、財務核算質量、區域市場企業掛牌、曾過的企業、做市庫存股等市場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明確,發出監管進一步升級的強烈信號。
聯姻A股成新趨勢
基于此,眾多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從掛牌標準到全鏈條監管,監管新三板市場有望迎來全面變革。除了提高新三板的準入門檻,掛牌企業退出的常態化、市場化也在影響著掛牌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公開資料顯示,從2014年迄今,新三板共有56家企業退市,退市企業數量呈現上升趨勢。2016年才剛剛過去7個月,退市企業的數量就達到了19家,而去年僅有13家。
業內人士袁季認為,未來隨著掛牌準入條件的細化、常態化、市場化的退出機制的完善,未來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量將呈現動態平衡特征:一方面,掛牌企業在數量上將呈現動態平衡特征,脫離野蠻生長的狀態;另一方面,掛牌企業實現優勝劣汰,在質量上不斷提升。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三板市場逐步規范的同時,A股與新三板企業的互動也在加強,新三板企業成為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標的池。Wind數據庫統計顯示,新三板市場共有915家掛牌公司被A股上市公司持股,占掛牌公司總數的11.37%。盡管2016年上半年,監管層明顯收緊了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事項,但A股收購新三板掛牌公司事項在年內已經超過48起,去年全年該數據為110起。
在分層實施的一個月內,市場上共有8起上市公司收購掛牌公司全部股權的案例,還有4起案例為上市公司對掛牌企業的控股。證券分析師黃仕川認為,多數A股上市公司為了拓寬業務領域,都愿意購買新三板公司,而新三板公司為了進入A股市場,被并購的意愿也很強。新三板分層加大了對新三板公司的識別,或將進一步刺激A股上市公司收購新三板公司。
7月環保中標金額逾126億
具體就環保產業而言。7月,環保市場項目依舊以PPP項目為主,涉及金額逾126億元;在收并購方面,環保企業依然表現出野蠻式的擴張能力,7月份發生并購案例兩起;而截止2016年7月,新三板環保企業已掛牌304家,總資產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掛牌企業注冊資本5617.84萬元。
眾所周知,新三板能為中小型環保企業拓寬資金來源和資本運作空間而受到青睞,近兩年環保企業扎堆新三板,掀起了一股新三板掛牌熱潮。截止2016年7月,新三板環保企業已掛牌304家,總資產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掛牌企業注冊資本5617.84萬元。
7月掛牌新三板的環保企業分別為:旭日環保、綠色生態、富森環保、博芳環保、博鵬環保、深圳玉禾田、鉅岳環保、藍興環保、中昊環保,掛牌企業主營業務以污水處理和煙氣治理為主,此外還涉及環衛、園林等領域。除數量增加和資產擴增外,新三板環保企業近一年的業績也可圈可點。
從新三板環保企業披露的2015年報總體來看,近八成企業去年實現盈利、六成企業凈利潤增長,這一數值與整個新三板大數據相當。在新三板市場的掛牌環保公司中,實際上也不乏業績增長驚人、成長性突出的公司。從事節能、環保新型材料中馳股份凈利潤增長達到440.41%、營業總收入達3.32億元;而營收逾7億元的凱天環保和鑫聯環保一舉成為新三板百余家環保類企業中2015年營收高的。
監管須常態化長期化
事實上,盡管6月底新三板分層后市場曾出現一段時間的掛牌“低潮期”,但近期企業掛牌速度再次提速。僅7月后一周內,新三板就新增92家掛牌公司,單周新掛牌公司較分層初期增加了一倍左右。雖然掛牌熱情有所回升,但是新三板成交卻連續低迷。
面對困境,一些新三板掛牌公司打起自己的小算盤,偷偷把錢借給公司內部人、分紅信息披露違規甚至老股東私自瓜分利潤等亂象近期頻頻曝光。更有甚者,新三板還曾有電商類掛牌公司將刷單收入列入報表,大量所謂“路演平臺”為公司掛牌募資過程中亂象百出,部分公司股價繼續出現“蹦極”現象等。
由此,近兩個月來全國股轉公司已公布了32起自律監管措施。而在6月30日,全國股轉公司還對兩家未按時披露2015年年報的掛牌公司實施強制摘牌。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新三板嚴格監管依然需要長期堅持,另一方面相關市場制度仍然待完善。
而一些掛牌公司創新性與高增長的特點,和市場反應冷淡之間形成反差。雖然新三板掛牌公司平均研發強度明顯高于全社會的研發強度,一些公司更是業績增長迅猛,但這些并沒有在新三板掛牌公司股價上體現。業內人士蔣曙云表示,執行分層制度后,大量處于基礎層的企業,價值發現可能較為困難。這個市場對研究報告需求非常大。
目前由于公募基金無法投資新三板,造成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資本市場主流研究投資機構對于新三板未能投入大量投研力量。對此,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市場人士提出還應從制度上增加新三板公司對接投資者的途徑。
?。▍⒖假Y料:中國證券報、羊城晚報、點綠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