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治理迎爆發式增長 千億元市場亟待開拓
“十三五”規劃將VOCs納入主要約束性減排指標,將引發VOCs治理行業快速發展。有業內人士預測,“在政策的強大壓力下,‘十三五’期間VOCs治理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
但專家指出,目前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減排與控制還面臨很多困難。例如,政策法規等管理體系不完善,治理、監測技術水平不高,專業人才缺乏,這都嚴重限制了VOCs檢測、治理市場開拓以及行業發展。
當前VOCs檢測、治理行業現狀怎樣?有何新趨勢?通過哪些途徑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媒體日前就此采訪了業內專家和相關企業負責人。
VOCs治理行業有待成長
治理企業規模較小,相當一部分年產值在3000萬元以下,商業模式主要是提供設備、技術工藝或者藥品;檢測行業有發展,有的企業開始通過融資增強競爭力
據了解,VOCs種類繁多、排放行業眾多、排放源小而分散,除了個別行業以外,單個污染源的治理規模一般較小,產值較低。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廢氣凈化委員會曾對80多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調查統計,2014年企業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只有八九家,在5000萬~1億元之間的有30家左右,其余企業大部分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下,其中相當一部分在3000萬元以下。”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廢氣凈化委員會副秘書長、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研究員欒志強說。
他表示,以此推算,全國2014年VOCs治理行業的總產值應該在70億元以上,企業的利潤率一般在10%~15%左右,略微高于除塵、脫硫和脫硝等行業。
北京國能中電節能環保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工江浩說,他們在工作中發現,VOCs治理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提供設備、技術工藝或者藥品,合同額只有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很少有像脫硫、脫硝那樣的工程類大項目(包括設備采購、設計安裝到施工或者運營,合同額是千萬元級甚至億元級)。
“從目前的企業情況來看,全國從事VOCs治理的幾百家企業中,約一半企業是在近三四年內新注冊成立的,或者由除塵、脫硫、脫硝、檢測等其他行業轉移過來的,其中還包括部分境外企業和境外企業的代理。”欒志強介紹。
他們在調研中發現,一部分以前從事除塵、脫硫、脫硝行業現在涉足VOCs治理的企業,資金實力強,技術轉型較快,發展也較快。還有一些境外企業進入我國VOCs治理市場,依托其具有大型治理工程設計經驗的技術優勢,起點高,發展迅速,對境內企業形成了很大沖擊。
調研中還發現,隨著環保部門對VOCs排放監管力度的加大,VOCs檢測市場發展迅速,從事VOCs檢測儀器與檢測業務的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另外,社會資本開始進入VOCs治理市場,一些技術實力較強的企業開始通過融資、注資等途徑增強企業實力,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