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了生態紅了經濟 十數載之江大地奮楫勇進
2016-07-21 08:26:56來源:環保在線 編輯:筱陽 關鍵詞:浙江污水處理設備廢氣處理設備閱讀量:51037
導讀:連綿的綠色,從深山冷谷向鄉野、城市蔓延,把大地連成濃綠的一片。7月的浙江,使人沉醉。
2005年8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在這里誕生。10年來,浙江干部群眾把美麗浙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大本錢,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成為千萬群眾的自覺行動。
連綿的綠色,從深山冷谷向鄉野、城市蔓延,把大地連成濃綠的一片。7月的浙江,使人沉醉。
在大自然繽紛的色彩中,綠吸引眼球,因為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品質生活中的綠意何其珍貴。在浙江,已經實施十年的生態省建設正努力守護著這些誘人的綠、清新的綠、蓬勃的綠、詩意的綠,正努力將浙江人的生活繪成幸福的原色。不信,你瞧——
環保部點贊浙江水質
浙江的治水故事,已儼然成為全國治水的一道標桿。2015年底,浙江的治水故事,就受到中央媒體的高度關注和高頻率報道,認為這是現代版的“大禹治水”壯歌,更是浙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生動實踐。
浙江的這部治水故事,治出了水環境質量改善,也治出了轉型升級新局面,得到百姓廣泛點贊。三年來,全省共消滅6500公里垃圾河,整治“黑臭河”超過5100公里,城鄉水環境顯著改善,同時,近兩萬名省、市、縣、鄉級河長的“華麗陣容”,成為浙江治水的一道亮麗風景。全省規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6.3%、6.9%和6.9%。浙江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水環境質量雙提高。
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的治水思路,一直在浙江的治水故事中延伸。2016年4月12日,浙江省出臺《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水污染防治工作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目標指標,為今后一個時期的水污染防治確定了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6月13日,浙江省首部《基層河長巡查工作細則》出爐,進一步規范基層河長日常巡查工作,將“河長制”向常態化、規范化推進。
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路子,按照“絕不把違法建筑、污泥濁水和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的目標要求,全面實施“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盡力補上生態環境短板。
為了綠水青山藍天,浙江莊嚴宣告綠色雄心:到2020年,全省地表水Ⅰ至Ⅲ類水質比例達80%以上,劣Ⅴ類斷面全面消除,縣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4%以上,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
合力趕走“霧霾君”
“哇,好藍的天!”杭州媒體人陳海一早起來,就被窗外的藍天驚艷到了,拿起手機拍了張照片就發朋友圈。和陳海一樣,一段時間以來,杭州人的朋友圈頻頻被“藍天大片”刷屏。“這是因為空氣雜質少,大氣能見度高,天更藍更透了。一些應有的自然現象就回來了。”杭州市氣象局局長苗長明說。
大家的直觀感受得到了監測數據的印證。“近3個月的PM2.5濃度逐月下降,和去年同期相比同樣在下降。”杭州市環保局局長胡偉清晰地報出了對比數據:2016年5月—7月(前15天),杭州的PM2.5月平均濃度依次是45微克/立方米、36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分別是55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今年1月—6月,杭州PM2.5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8%,空氣優良天數增加12天。
事實上,不僅是杭州,整個浙江省的空氣質量都在持續好轉。據浙江省環保廳日前發布的信息,今年1月—6月,全省11個設區市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再下降11.5%,全省設區城市空氣優良天數平均比例為82.3%,較去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
治理PM2.5呼聲來自民間,治理工作也要走向公眾。2013年6月5日,浙江省環保廳將全省11個設區市政府承諾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十件實事在網上公布,并規定之后全省每年的清潔空氣行動方案、計劃以及完成情況都要在政府門戶網站和媒體上公開,全面接受監督評判。2014年5月,浙江省政府召開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構建大氣污染防治六大體系,實施六大專項。
自2014年起,治霾連續三年列入了浙江省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2016年更成為“十件實事”。
追風逐日發展清潔能源
此外,論發展速度,“十二五”期間以光伏、風能、水電、核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無疑是浙江能源領域中發展為迅捷的產業。
小水電是浙江開發早的清潔能源,增速喜人。連守著新安江大水電的淳安縣,也不忘發展小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十二五”期間,在當地供電部門扶持下,淳安小水電裝機容量達63910千瓦,發電總量達88億千瓦時,抵得上一個百萬千瓦大電廠的年發電量。
過去5年,光伏電站在浙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除企業投資建設的光伏電站外,不少家庭也搞起了光伏發電。臨海尤溪鎮指巖村村民何賢軍2013年初在自家屋頂建起光伏電站,迄今除自用外,已賣給國家電網1.6萬度電。在他帶動下,僅當地就有7戶農家用上自己產的光伏電。
與此同時,風電機組轉動的巨大槳葉正成為從嵊泗列島到杭州灣畔、從括蒼山之巔到南麂海濱的動人場景,從浩瀚太平洋吹來的陣陣季風,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電力。截至2015年11月底,浙江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容量為1916.39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的24.24%,比2010年底增長40%。單單水電一項,2010年發電量為2235152萬千瓦時,2015年前11個月已達9982604萬千瓦時,5年翻了兩番還多。省內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達152.8萬千瓦,是2010年底的463.7倍。
而越來越受青睞的清潔能源和特高壓電網送來的遠方電,大大改變了浙江的能源結構,也使浙江在“十二五”期間終于扭轉了長期缺電的困局。2014年,浙江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石油占全省能源消費結構比重較上年又下降2.8個百分點,天然氣和水、核電等清潔能源比重比上年上升1.4個百分點。
【結語】綠色浙江在路上
時間節點來到更早的2003年,浙江正式啟動生態省建設戰略;2010年省委作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2012年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將“堅持生態立省方略,加快建設生態浙江”作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的重要任務,提出打造“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態浙江”;2013年,省委、省政府號召全面推進“美麗浙江”建設,再次契合“美麗中國”的發展脈搏。
十三年,生態浙江如一根紅線貫穿始終,終成為我省現代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追求。
十三年,三輪“811”專項行動、污染減排、重污染高能耗行業整治提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四邊三化”行動、生態示范區創建……全省環境質量自2007年實現轉折性改善以來,持續保持穩中向好勢頭,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位居全國第二位。
十三年,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的發展理念,實現了從“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再到“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的歷史性跨越。
而面對未來,浙江早已躊躇滿志,逐新踏綠而來。
(參考資料:浙江在線、中國環境報、浙江日報、中國政府網、中國新聞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