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9.6%,創2000年5月以來新低,不及預期的10.5%,前值為10.5%。1—5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滑落,同比增3.9%,相較于去年年底民間投資10.1%的增速,這個數據可謂斷崖式下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767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6%,增速比1—4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9%。
1—5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1638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個百分點。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間投資增速回落,顯示出經濟的內生動力需要增強。民間投資增速之所以回落,一方面原因是因為近年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尤其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利潤增速可能會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與某些行業上放開的力度不夠大也有關系。
拿什么拯救民間投資?
事實上,在此前一系列專項督查和第三方評估調研結束后,中國拿出了提振民間投資的實招。國務院4日公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明令要求促進民間投資回穩向好。
作為中國60%GDP和80%就業的貢獻者,民營企業如若暮氣沉沉,中國經濟也將失去活力。考慮到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小,促進增長急需穩定投資,提振民間投資的意義不言而喻。
此前,國務院曾派出9個督查組分赴18個省區市,對民間投資為何滑坡展開專項督查。此次《通知》開出的“藥方”,個個都對準了督查中發現的“病灶”。
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做到三個“不低于”,即對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針對民營企業反映的地方亂收費、亂攤派,未能充分享受稅費優惠問題,《通知》要求抓緊對涉企收費情況進行全面自查、集中清理,堅決砍掉不合理收費和中介服務環節;相關部門要抓緊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情況專項檢查,抓緊部署清理政府對企業各種欠款的專項工作。
針對民間投資遭遇的“彈簧門”、“玻璃門”,《通知》要求抓緊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準入,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去除各類顯性或隱性門檻。同時,地方也要開展全面自查,堅決取消對民間資本單獨設置的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
中國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對此分析指出,聚焦民間投資“老大難”的做法“很有針對性”。
再獲“強刺激”
更為利好的消息是,7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關于企業去杠桿、降成本的問題無疑成為關注焦點。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介紹,降成本方面的主要內容是減稅和清費。“一方面,研究制定降成本總體思路和《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另一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措施。”
對于降低稅費負擔的具體措施,趙辰昕指出,例如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陸續分領域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征,針對小微企業出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嚴肅查處違規涉企收費,降低征信服務收費和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等;與此同時,還從降低融資成本、人工成本、用能成本、政務服務成本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此外,趙辰昕還表示,在去杠桿方面,主要是降低企業杠桿率。“按照國務院工作部署,發改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降低企業杠桿率的綜合措施,主要政策思路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過綜合施策,引導和促進企業根據自身需求降低杠桿,實現標本兼治,既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也要建立長效機制。”
一直以來,民間投資都是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與此同時,國務院近期也派出了專項的督查,發改委成立了專項督查組對民間投資進行實地調研督查。趙辰昕表示,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對民間投資體量大、同比增速下降較快和近期民間投資增速滯后的省區市組織開展重點督導,抓好對督查和評估調研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切實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
轉型“造血”激活新引擎
而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讓不少制造業民營企業家感到“寒氣襲人”。然而,技術改造帶來的轉型升級已在多地悄然進行。
浙江杭州某電器企業的生產車間里,一臺臺機械手有條不紊地對制冷壓縮機進行組裝。“2011年公司引入全自動生產線后,直接減少操作工255人,一條線由11人減少至2到3人。”公司總經理張祝良介紹說。“冬天來了草會變黃,但早晚有一天會變綠。眼下的逆境反而更能讓企業感受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張祝良對企業發展信心滿滿。
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民營制造企業已經成為工業技術改造的“主力軍”。今年前4個月,江蘇的企業技改投資中民間投資占80%以上,浙江地區民營企業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76.5%。一部分企業在堅守中加快技術創新,而另一部分則瞄準養老、互聯網+、3D打印等高科技和第三產業領域,加快進軍步伐。
民間資本的多元化流向與國家不斷放寬投資領域有關。近日,國辦再次發文,要求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準入,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出臺有效舉措,促進公平競爭。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應積極引導民企規避傳統行業去產能和去庫存的風險,加快制造業升級的同時,鼓勵民間投資轉向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經濟領域,參與創業創新。”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此外,在全國人大常委辜勝阻看來,要在放開更多領域的同時破除“隱形門檻”,也要保證政策的連貫性,穩定投資預期,提振投資信心,讓民企想投資、敢投資、能投資。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財經網、中國產經新聞、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