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應收賬款占比增加 環保企競相帶上“紅領巾”
環保行業因政策、市場利好,近年來各環保企業營業收入較往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在營業收入增長、業務規模逐步擴大的同時,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增長速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加快。
應收賬款占同期主業收入過高,相當于部分收入僅是紙上富貴,真正貢獻業績的收入較為有限。由于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企業的應收賬款很可能因終不能夠全部收回而成為壞賬,因此“高賬齡”應收賬款問題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壞賬的增加會極大程度地吞噬企業利潤,逐漸成為上市公司財務隱患。
根據46家環保企業的年報分析發現,46家企業2015年營收賬款總額為351.85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營收賬款7.48億元,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平均值為13.76%,并且超六成企業應收賬款占比較2014年有所增加。
其中,36.95%的企業應收賬款在10%以下,34.78%的企業應收賬款在10-20%之間,23.91%的企業應收賬款在20-30%之間,應收賬款占比30%的企業僅三聚環保一家。
在環保企業公開披露的信息中可以看到,由于環保行業所處環境的客觀存在,環保企業客戶通常采用分期付款,因此隨著業務規模的逐步擴大,公司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的增長保持同步。雖然環保企業的客戶大部分以政府或政府背景的企業為主,這類客戶一般具有良好的信用,但若應收賬款催收不力或客戶資信與經營狀況惡化導致不能按合同的規定及時支付,將有可能給公司的應收款項帶來壞賬風險。
因此企業都會十分重視應收賬款的回款問題,以三維絲為例,其專門成立應收賬款催收小組,加強對應收賬款的跟蹤、催收。
雖然環保行業業績逐年攀升,但應收賬款比例增加,還是給許多企業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若想繼續在環保行業中立足發展,唯有引入新的投資者。為此,近期環保行業上市公司中接連有兩家企業易主:東江環保和科融環境。
東江環保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維仰將其持有的公司6068.29萬股股份(占股本總額的6.98%)協議轉讓給廣晟公司。另外,張維仰同意將6103.06萬股限售股質押給廣晟公司,未來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由廣晟公司繼續受讓。根據推算,轉讓完成后,東江環保將易主至廣晟名下。而科融環境控股股東稱杰能科技則將所持杰能科技股權部分或全部轉讓給天津豐利,致使科融環境實際控股人變為自然人毛鳳麗。
近幾年環保領域股權轉讓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案例不鮮見,轟動的一筆要屬啟迪桑德70億元交易。
有環保業內人士曾經表示,“現在不是沒有項目做,而是缺錢。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債臺高筑,缺乏新的融資渠道,導致很多政府出資的環保類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欠賬。企業不接政府性公共項目吧,就沒事可干,屬于等死;接了項目吧,政府缺錢無法償還企業賬款,環保企業就等于找死然后就早死。”
而在資金和實力的考驗面前,資本系和國資企業就凸顯了優勢,因此不少企業都選擇靠攏國企,帶上“紅領巾”。
(原標題:去年環保上市公司應收賬款351億 六成企業應收賬款占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