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戰略性新興支柱 環保產業崛起之路仍漫漫
“十一五”以來,環保產業年均增速超過了15%,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15年底,環保產業產值達到4.5萬億元。
中投顧問指出,2015年全年及2016年一季度,環保行業整體實現營業收入671.93億和134.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89%和18.07%。環保行業整體實現歸母凈利潤合計102.46億元和17.47億元,同比增長19.96%和10.54%,行業整體營收利潤持續增長,但2016Q1增速有所放緩。
對于目前環保產業呈現的勢頭,國家高層點頭認可。在6月28日召開的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說,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呈現出的良好態勢,環保產業對綠色發展的支撐日益增強,環保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環境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環保產業“走出去”勢頭逐漸壯大。
黃潤秋還表示,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取得的喜人成績,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也離不開環保企業家們的奮力拼搏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有效服務。
環保產業的興起固然可喜,但需要認清的現狀是,目前我國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仍處于發展初期,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還有較大差距。
“十三五”期間,“綠色發展”是中國前進步伐的基調。隨著“土十條”的頒布,環境三大戰役將進入新階段,為了促進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快速成長為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在國家層面及行業層面應推動建立新機制及新業態。
宏大的市場藍海之中,作為產業的“細胞”,企業應當如何行動?
在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不斷深入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進下,環保產業公司應力爭到2020年,資產超過100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以土壤修復為例,目前全國近20%的土壤污染超標,修復市場規模動輒以十萬億計,美麗中國寫入“十三五”,市場迎來爆發臨界點。業內分析普遍認為,盡管節能環保產業在政策層面得到大力支持,但企業仍要在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核心技術上下足功夫,否則企業將失去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