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市場開門迎客 三大板塊投資成香餑餑
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但是中國的環境保護產業也切實步入了“真產業”時代,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
首先,開啟了綜合治理的模式,生態文明成為了主導發展的戰略核心。其次,進入了效果時代,一切服從于效果。第三,進入了技術時代,資本的力量不能替代技術。第四,進入了第三方治理時代,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情。后是進入了增產的時代。大量原來沒有搞過環保的外行都進入了環保產業,大量的資本進入了環保產業。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表示,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增加投入,難免增加企業成本,調整產業結構,整治甚至關停高污染企業短時間內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在這方面,我國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繼“大氣十條”和“水十條”之后,“土十條”應運而生,為土壤環境修復帶來頂層設計,也奠定了今后一段時間內土壤污染治理的地位。“三大戰役”的武器裝備完畢,我國環保產業的崛起成為必然。
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崛起之路并非坦途。環保板塊1月大跌之后持續震蕩低迷。在大盤整體弱勢情況下,環保板塊難以逆勢上漲;環保行業也缺乏支撐股價上漲的業績大漲和政策刺激等行業獨有因素,環保板塊整體走勢持續震蕩低迷。
行業細分板塊之間成長性差距較大,環境監測和固廢處置子行業近三年都表現出持續的高成長性,污水處理和大氣處理也經歷較高的成長,但是園林板塊卻出現了持續的下滑。
經濟下滑壓力加大,環保行業也面臨著新的增長壓力。加大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要手段,但又缺乏有效投資領域。環保行業具有天然優勢,增加環保投資是必然選擇。政府投資資金缺乏和民間投資不斷下降的新困局將使得原本發展緩慢的PPP項目落地加速。PPP項目15年下半年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上市公司的PPP項目16年明顯增長。
因此,總體來看,在目前的環保投資領域,有三大板塊值得重點關注:
一、危廢處置與土壤修復協同發展。危險廢物的非法轉移、傾倒和利用處置通常與土壤污染密切聯系,廢酸、有機物等非法傾倒,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對土壤環境的傷害。隨著“土十條”的發布,國家對土壤環境的治理提上日程,對于危廢處置行業來說也構成利好。
二、環衛行業逐漸開啟市場化進程。清潔行業未來經營模式將更加多樣化,除了企業與政府共同承擔職能,還將加快推進市場化,政府購買服務,隨著更多公司的進入,市場容量必然擴展。
三、關注“海綿城市+PPP”。2015-2016年,財政部先后選定30個城市作為海綿城市試點和25個城市作為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所需資金多,盡管有中央財政支持,各地政府仍然有較大的資金缺口,需要多渠道融資解決資金瓶頸。因此,PPP、特許運營等模式將有望在海綿城市與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環保產業具有國家產業的基石,收益相對穩定,適合大的進入,便于結構化金融投入等等,這也決定了中國環保產業巨大的投資機會。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多元化格局已然形成,今后能否破繭成蝶,一躍成為大環保市場,路漫漫其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