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網站發布創新層掛牌公司初步篩選名單的公告。入選創新層的掛牌公司共920家,約占目前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總量的12%。據統計,有30家環保企業入選新三板首批創新層,約占入選掛牌公司的3%。
6月27日,新三板市場正式進入“分層時代”。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辦法稱將于2016年6月27日起正式對掛牌公司實施分層管理。
上述《分層管理辦法》對于什么樣的掛牌公司可以進入創新層,給予了明確規定。同時,辦法還對進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的融資和活躍度有要求,即近12個月完成過股票發行融資,且融資額累計不低于1000萬元,或者近60個可轉讓日實際成交天數占比不低于50%。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分層后,新三板掛牌公司可以被因地和因時制宜,避免估值體系一刀切,同時,進入創新層的企業,能夠形成明星效應,孵化更多企業。不僅如此,分層明確后,可以節約投資者的調研決策成本,更便捷的找到自己看好領域中的適合標的公司。而從監管層面來看,分層可以讓監管層更有針對性的制定不同層級的監管標準。
分層利好出盡
周一,新三板正式實施市場分層制度,7000多家企業將被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
從2013年底開始研究分層到分層正式實施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2015年初市場還曾預計,高層企業估值將超過創業板,然而當制度真正落地,市場已經睡著。周五,953家創新層企業中,有528家公司沒有發生交易,占比約55%,有交易的股票中有170多只出現下跌,大跌幅接近24%。
諸海濱對此指出,創新層企業交投不振受到創業板市場下跌的外部影響,同時內部也存在市場預期過高的回調。“創新層標準特別是標準三對市值有要求,在達標前,做市商和企業會拼命抗住。另外,原來市場預期有配套政策,但目前還沒有看到相應政策落地。”
創新層標準三要求企業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億元,做市商數不少于6家。在盈利和成長性兩套指標短期內不能滿足的情況下,許多企業通過第三套做市標準沖刺創新層。
事實上,在5月底正式分層標準公布后,終只有53家公司單純依靠標準三進入創新層。不過6月以來,不少企業呈現持續下跌的行情走勢,業界資深人士周運南介紹說,對照標準三進入的公司,在完成沖擊目標后,維持標準只需3.6億元市值,這是導致部分企業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還有部分創新層企業因為利好兌現,出現溢價回歸。后,有部分企業的低成本機構股東甚至原始股東借創新層利好機會出貨。
定增嚴重遇冷
創新層如此,整個新三板更加慘淡。過去,企業機構寄希望于分層后,市場流動性活躍濺起新一波駭浪,然而分層周期已經過半,市場交易量也讓投資機構不得不繼續觀望。
目前,創新層企業的平均市盈率、增長速度和創業板企業差別并不大。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創業板504家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5562.55億元,對應2014-2015年的營收增速為22.86%、29.76%;新三板910家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3072.94億元,對應2014-2015年的營收增速為27.80%、34.32%。創新層公司近兩年的營收增速分別創業板公司4.94%、4.56%,對應主板仍缺乏核心競爭力。
同樣以定增實施PE作為評價標準,對于采用不同轉讓方式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可以看到,2016年一季度,協議轉讓和做市轉讓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定增PE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但其中,做市轉讓定增PE下降較協議轉讓表現的更為滯后;2016年1月,做市轉讓定增PE較上月并未呈現下降,但同期協議轉讓PE大幅折讓;可能來說,做市轉讓新三板掛牌企業由于二級市場更為完善的定價功能,其定增價格表現的更為穩定。
“新三板的企業一直存在潛在的二八定律,新三板的融資功能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差,關鍵是我們判斷的基準是什么。”業內人士李旭東表示,融資環境再好也不可能讓所有企業都能活下去,融資環境不好,的公司照樣獲得融資,市場也需要理性的看待。新三板有天然的生長環境,不同于A股沒有鎖定期和回購,是新三板的創新體現,然而新三板能否堅持走得更遠仍需要政策配套而行。
出路仍在于“創新”
而從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來看,新三板的定位與滬深交易所市場差異明顯。自成立伊始,新三板就承擔著服務于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歷史使命。在準入條件上,不設財務門檻,申請掛牌的公司可以尚未盈利,只要股權結構清晰、經營合法規范、公司治理健全等就可申請在新三板掛牌,市場包容多元而富有朝氣。
就掛牌公司而言,去年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逾40%,增幅遠超過同期主板上市公司。本次創新層從盈利能力、成長性和市場認可等三個維度劃設,首批進入創新層的920家企業屬于“精挑細選”和“擇優錄取”。可以說,從企業資質來講,新三板創新層有能力搞好創新。
誠如在創新層實施混合做市商制度,能進一步提高做市商的估值定價能力,讓難估值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有更公允的價格,有助于緩解其融資定價難題;對創新層企業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及規范性要求,有效降低投資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可為后市引入公募基金、適當降低投資者參與門檻創造更好條件,給創新層股票的流動性和估值帶來顯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創新層入選條件并不比深交所創業板IPO門檻更寬松,有些發展潛力但體量暫時較小、掛牌時間較短的企業也被劃分至基礎層,但正如普通班上也有好學生一樣,這些企業在獲得與其發展階段、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資本市場服務后,也能贏得成長空間,并晉升至創新層,能為創新層源源不斷注入活水。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應該對創新層未來充滿期待。
?。▍⒖假Y料:全聯環境商會、中華工商時報、財經、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