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海南是全國的熱帶島嶼省份,生態環境優良,如何發揮生態優勢,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海南的答復鏗鏘有力。
近年來,海南省在實現經濟穩步較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水平,初步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過去五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8.3%。
過去的五年也是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環境質量保持優良的五年。健全完善了生態補償機制,重點生態區域的市縣不再考核GDP,中部生態核心區得到有效保護。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近岸清潔海水水質面積保持在9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7.9%。
生態環境保護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2015年,海南省在全國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將資源利用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海南省總體規劃》的底線和剛性約束,要求城鎮建設、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布局必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大限度守住資源環境生態紅線。
傳遞亞洲聲音
無疑,筑好金巢引鳳來。
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將于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學者和工商界翹楚等領域嘉賓,將聚首博鰲小鎮,共同探討亞洲未來發展,傳遞亞洲開放、活力、思變的“亞洲聲音”。
據公開資料,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題為“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愿景”。新未來、新活力、新愿景,是此番年會主題的三大關鍵詞。
新未來,既是對過去兩屆年會主題詞的延續,在經濟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又具有新的含義。當前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內外環境都有了質的變化,發展理念和模式面臨嚴峻考驗。亞洲下一步如何改革,未來的發展方向怎樣,為世界所關注。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作為增長的高速引擎,跌至經濟增速的一半。受油價低迷影響,一度欣欣向榮的新能源產業也前景黯淡。世界經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培育新的增長點,經濟和金融治理也需要新的氣象。年會主題以“新活力”“新愿景”為關鍵詞,希望通過2000多位亞洲政商學界的思想碰撞,為亞洲的新未來凝聚共識、探索方向、尋找解決方案。
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將傳遞這樣的信息:亞洲有活力,依然是具活力的地區;亞洲有愿景,能夠在經濟和金融治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亞洲有未來,未來在于信心、改革、合作。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永恒記憶勢必唯以珍存。而事實上,傳播綠色聲音,擦亮生態名片,博鰲、海南由來已久。
田園尋秀色 綠野覓仙蹤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這首上個世紀80年代流行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唱響大江南北,歌詞中描寫的畫面常常成為人們夢中家鄉的模樣。而在瓊海市博鰲鎮鄉村帶狀公園,正是這樣一幅美麗如詩的畫卷。
走進美雅村,綠樹紅花掩映的青磚小路蜿蜒曲折,一個優美的村莊展現在眼前,一家青年旅舍,用竹做墻,以茅結頂,兩輛廢棄的大巴,一輛當作了畫室和展覽室,一輛當作了茶水間。
“我們美雅村在建設文明生態村時,對原來的民居以及一些古建筑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適當作了美化處理,不但保持了原生態,還開發出具有獨特風情的鄉土風光。”美雅村的村民介紹說。
硬化的村道兩旁,具有海南特色的椰子樹和檳榔樹挺拔而立,鮮花擁簇。一個個刻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石頭,錯落有致分布在村莊中。還保持著海南民居特色的房子上,掛著農家樂、農家旅館、青年旅社、自行車俱樂部、書畫院等招牌,操著不同口音的客人來了一批又一批。“我真的想不到美雅村也能變成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完整的旅游景區。”坐在村口看著客人來來往往的村民何大顏笑呵呵地說道。
事實上,自2012年底起,瓊海投入2300萬元對博鰲風情小鎮進行立面改造,這其中包括大路坡村、南強村、美雅村等5個村在內的博鰲鄉村公園的建設,一條蜿蜒的綠道,在檳榔、椰樹、園林小品和田園綠野中穿越而過,形成一個帶狀公園,將鎮區和鄉村串聯起來。鄉村公園的建設讓這些原本臟亂不堪的村子變了個樣,也讓村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質。
減排治污加速度
可喜的答卷不止博鰲,擦亮生態名片,綠色海南業已崛起。
“轟,轟,轟………”2015年11月下旬,在儋州市白馬井鎮寨基村,海岸帶違法建筑“福海山莊”的老板張志雄自己主動請人,把自家經營的占地約3.4畝的山莊全部拆除。
“我們以前不知道海岸帶保護范圍,現在省里的行動是保護大海和環境,這是在做好事啊。”張志雄說,他要主動融入全省海岸帶保護與開發專項檢查整改行動,不再違法侵占海岸帶經營。
顯然,“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理念就像是一個航標,指引海南加強環境管理基礎,發揮生態優勢。去年,海南省生態保護與建設沿著航標指向邁出新步伐,實現新跨越。
2015年2月,省生態環境保護廳正式掛牌成立,和其他省份環保廳不同,海南省突出了“生態”二字。
2015年4月,國家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由此,海南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認識、新思想、新理論的革新和觀念升華。2015年10月,海南省專題學習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文件,標志著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海南省在生態領域工作的不斷推進,將海南省生態保護納入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2015年的工作重點是繼續突出生態保護,做好大氣污染防治,不折不扣地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尚余的省重點項目建設。”海南省生態環保廳廳長鄧小剛明確指出,其中核心的節能減排項目要數電廠、水泥廠、化工廠、玻璃廠等工業領域的脫硫脫硝除塵改造等。
截至2015年年底,海南省提前4個月完成海口電廠和金海漿紙廠和燃煤機組以及昌江華盛、華潤等5條水泥熟料生產線的脫硫脫硝技術改造;電力、水泥、玻璃等行業限期治理計劃全部提前完成;完成12家國控和省控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促進重點企業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這些努力換來了佳音: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7.9%,海口市在全國74個考核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名。
(本文綜合光明日報、新華社、南國都市報、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