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鎮固廢圍城難題 垃圾氣化處理提供新思路
眾所周知,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為中小城市、甚至是鄉鎮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生態文明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強調將生態文明建設置于突出地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同步協調發展,是當前資源和環境約束日趨強化所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推進高質量城鎮化、可持續城鎮化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
今年全國兩會恰逢“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作為“十三五”的重要板塊,環保行業關注度持續上升,而循環經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垃圾無害化處理產業將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現狀: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重
在剛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上,31省市地方兩會涉及環保內容,部署了2016年環保重點工作,推進地方環保產業的發展。環境治理問題成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關鍵詞,持續發酵。
解決環境治理問題,關鍵在于創新垃圾圍城的解困模式。目前,垃圾污染觸目驚心,垃圾處理成本居高不下。據統計,2012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近4億噸,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歷年垃圾堆積存量超過60多億噸,垃圾侵蝕土地面積已超過5億平方米。由于含水率高、發熱值低、成分復雜,垃圾資源利用率低、處理成本居高不下。
在垃圾處理方式上,我國目前以衛生填埋、直接焚燒和有機堆肥為主,其中填埋是主要的處理方式,占比近50%;焚燒占比12%;堆肥則不到10%,仍有接近30%的生活垃圾尚未處理。
“垃圾填埋和焚燒,一直是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但垃圾填埋不僅大量占用土地面積,也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大量垃圾長期堆存,產生的滲濾液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而垃圾直接焚燒處理,產生的二噁英含量嚴重超出歐盟標準,損害人體健康。”中航環衛控股集團董事長曹虎說,隨著垃圾圍城現象的日趨嚴重,急需開發適合我國生活垃圾特性與國情的處理方式,推進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垃圾處理的二次污染問題已然成為共識。
出路:氣化技術解決傳統難題
事實上,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垃圾處理的二次污染難題,一直是環保行業所追求的夢想。如今,隨著生活(醫療)垃圾熱解凈化處理這一革命性技術的出現,夢想終于照進了現實。
在湖南省麻陽縣中航環衛負責運營的垃圾氣化處理廠項目現場,一箱箱未經前期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倒進氣化爐,無需添加任何輔助燃料,在800-1300度的高溫下,經過連續不斷燜燒處理后變成了炭黑和爐渣。
據介紹,垃圾熱解凈化工藝已獲得國家多項發明認證,不同于傳統的焚燒處理,其核心技術在于連續不斷地燜燒,利用其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回流對爐中已有垃圾進行干燥助燃,實現充分燃燒,不需要添加外在輔助燃料,達到節約大量能源,降低運行成本,實現經濟性與綜合利用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藝采用綜合措施,實現垃圾資源利用的大化。混合收集的垃圾通過熱解凈化處理機組,終全部轉化為可燃氣體(回爐干燥助燃)和少量粉塵灰渣(水泥料或制磚),無害化處理徹底,減量效果顯著。經國家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等多家機構檢測,二噁英排放為0.0187ng/m3,遠低于歐盟標準,基本達到無害排放。
“垃圾無需預分類處理,既簡化了工藝流程,又減少了建設投資,適合我國目前垃圾成分復雜,不便分揀的特點;無需添加輔助燃料,大量節約能源,運行成本極低。混合垃圾入爐熱解后,產生的帶有一定溫度的可燃氣體,循環回爐,對垃圾進行干燥助燃,實現垃圾自供能干燥燃燒,因此運行維護成本低。”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處理完的灰、渣、金屬等固體廢棄物可分門別類進行綜合利用,達到循環利用的節能環保要求,其中熱水資源可開發人工溫泉、供暖和發電能源。
發展:導入中航環境產業模式
由于占地面積小、操作便捷、投資運行成本較低、有效遏制二次污染等優勢,垃圾熱解氣化處理工藝作為一項革命性新技術,未來勢必取代傳統的垃圾填埋、焚燒等傳統方式。而垃圾終端處理作為環衛一體化公共服務的重要環節,將迎來一場新的革命浪潮。
中航環衛作為環衛公共服務PPP模式專業投資運營商,一直致力于推動環衛革命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幫助各地政府推行環衛公共服務改革,提升當地的環境衛生管理水平。
如何將垃圾氣化處理技術這個新革命技術與環衛一體化公共服務改革結合,消除政府、市場和居民對新事物的信心不足等疑慮,才是垃圾氣化處理技術推廣的發展難題。對此,曹虎表示,目前中航環衛已在全國各地運用PPP模式推行環衛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各地的項目一旦導入中航產業模式,將由企業提供垃圾收集、清運與處理一站式服務,垃圾終端處理方式則由原來的填埋、焚燒直接被垃圾氣化處理技術取代,通過這項新思路,解決環境治理二次污染,破解城鎮化垃圾處置環保難題。
通過PPP模式將垃圾氣化處理技術導入到環衛一體化公共服務中,由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統籌和協調各鄉鎮的垃圾清掃運輸比政府自行承擔更有效率,不僅幫助各地政府提升當地環境衛生管理水平,更可以助力環衛一體化公共服務升級,實現生態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