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供給結構不改善,就必須加大生產要素投入,進而降低經濟的運行效率,造成需求不足,浪費嚴重,資源環境難以承受。堅持做減法,要抑制舊產業、舊業態的供給需求,加快資源從傳統三高兩低行業的退出速度,要主動承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陣痛。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3月7日在京接受采訪。他表示,交通運輸的結構性問題,僅靠刺激需求還不行,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響應新的出行模式和生產流通方式,重點要圍繞“五個更加注重”,發力,提升交通運輸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在這“五個更加注重”之中,他提到我們應當更加注重運輸裝備提檔升級。而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裝備,引導化、智能化的先進運輸裝備推廣應用,正是運輸裝備提檔升級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今年2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在詳解“新經濟”時提到,“新能源汽車”是“新經濟”在工業領域一個標志性行業。“這兩年,傳統汽車產業的產銷增速持續走低,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卻實現了‘爆炸式’增長。這既表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生命力,也表明‘新經濟’正在孕育產生巨大的‘新動能’。”
作為新經濟在工業領域的重要行業,新能源汽車是今后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正在積極推進的供給側改革,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新機遇,一些新能源汽車廠家紛紛“搭車”供給側改革,推出多種新能源汽車,創新產品,占領市場。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新能源客車成為了接送代表委員的專用車輛,這也引起了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據該客車有關負責人介紹,服務于全國兩會的純電動客車,應用公司自主研發的技術,高度集成化、模塊化。車身全長10.7米,搭載的磷酸鐵鋰電池,一次充電僅需1.5小時至2小時,續航里程可達150公里以上。
我國經濟正步入增速放緩、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要通過動力轉換推動經濟向中高速增長。業內人士認為,類似宇通客車這樣的企業,有新技術、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推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鼓勵的方向,也是老百姓所期盼的方向。這對于提高天氣天數,降低霧霾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都意義重大。一些大城市已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今后公交的發展方向。
我國用車長期以來一直被進口品牌、合資品牌把持,很少有自主品牌能突破這一細分市場。業內人士認為,全國兩會使用國產公商務車,展現了我國在這個領域自主研發道路上的新突破。
盡管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獲得了巨大發展,此前卻未曾見新能源客車參與全國兩會服務。眾所周知,全國兩會用車向來被看作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其強烈的示范意義不言而喻。
一方面,在環境壓力日益增大、節能減排成為共識的今天,選用更加環保的新能源客車“必要性”已經具備。
另一方面,全國兩會用車所承載的責任非同一般。“必須選用完全成熟和非常可靠的車型”,一位全國兩會車隊的工作人員表示,每逢全國兩會等國家重大會議,“萬無一失”、“零故障”便成為大家對會議用車的硬性要求。
在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全年增速放緩的陰沉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能源商務車強勢增長,猶如一道萬眾矚目的彩虹,遠遠超出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