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出臺釋放積極信號 環保產業喜迎重大機遇
趙辰昕指出,2014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發改委陸續推出了11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和6大消費工程,其中就包括生態環保工程包和綠色消費工程。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推動下,我國綠色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2014年產值達到3.7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85%。“十二五”年均增速超過20%,遠高于傳統產業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近期印發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7條促進綠色消費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也會起到促進增長的作用。
節能環保躍居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從“十二五”到“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已經由戰略新興產業變為“一大支柱產業”。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而在2012年出臺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節能環保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此外,針對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務院專門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來自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其實,自“十一五”以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年均增速就超過了15%,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已經達到4.5萬億元。
完成“十二五”的既定目標以后,節能環保產業在“十三五”的發展前景更加引人注目。就在2016年1月,中國節能協會常務理事莫志祿曾經預測,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許多傳統行業增長放緩,但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速度不減反增;我國“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正在催生一個大約10萬億元的巨大節能環保市場。
環保產業需要內外兼修把握發展機遇
“十三五”期間,國家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改革部署,提出綠色發展的新定位,環保產業規模、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程度都會有較大提升。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提出,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市場化和信息化水平。
“這意味著我國環境治理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進入了重視系統性、整體性解決方案的時期。”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煒表示,“十三五”期間環境質量會有明顯提升,但治理工作仍然任務重。這要求環保企業更注重運行管理,使環保項目穩定達標,對改善環境質量發揮真正作用。
同時,環保企業要開始探索全產業鏈綜合治理,末端治理企業要眼光前移,注重源頭控制和廢物的綜合利用。
從環境商會近年“兩會”見面會的主題——“‘十三五’環保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也可以看出環保企業正在更多地思考自身的轉型升級。
中持環保董事長許國棟建議,環保企業在“十三五”期間做好積累,特別是相關技術創新能力的儲備。為了適應環境大建設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要求,環保企業在業務拓展上不能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是要扎根于所服務的領域,真正了解當地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精細化服務,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共生”。
他判斷,從2020年開始,環保行業將需要真正的“好東西”,即優價的產品和服務,富含技術含量,體現專業性。行業也將因此開始真正向技術理性的回歸。
據預測,“十三五”期間,在環境綜合服務方面,注重品牌、投資運營的大型國企將成為行業佼佼者;但在環保技術細分領域,以技術見長的私企、民企也將獲得很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