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者
生物通報道: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度因嚴重致畸副作用退出臨床一線的老藥*是一種血管生成抑制劑,其致畸作用也與抑制胚胎期血管生成有關,因此可以用于治療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這為血管畸形導致的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消化病學專業性的雜志《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IF:12.032)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仁濟醫院消化科戈之錚教授,戈之錚教授早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任仁濟醫院消化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學會委員兼秘書等。
血管畸形導致的消化道出血常常因為診斷困難,病情遷延反復而成為消化專業醫師面臨的挑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這種疾病尤其是小腸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缺乏有效的檢查手段。直到雙氣囊*和膠囊內鏡的問世使得這種疾病診斷率不斷提高。但在治療方面,學界曾先后嘗試不同的方法試圖改善治療效率,如糖皮質激素因能抑制全身免疫反應,但因長期應用而產生諸多嚴重副作用,而且療效并不確實;內鏡下治療因病變部位不定而鞭長莫及;而手術切除又因病變在各個腸段多發,如全部切除常常導致短腸綜合癥等嚴重并發癥,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又名反應停,上世紀五十年代作為治療癲癇藥物問世。后被發現具有鎮靜止吐作用而廣泛應用于治療妊娠婦女的早孕反應,但在此后因被發現可導致胎兒畸形,而被撤出市場。而后數十年,世界各地的學者一直沒有放棄對*的研究,其先后被用于治療麻風結節性紅斑、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而且效果良好。
當年一篇簡單的病例報道描述了*在治療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上具有一定療效。戈之錚教授研究團隊敏銳地感覺到該療法可能將給這種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突破。于是,一項歷時八年的開放、隨機對照、前瞻性研究至此展開。
戈之錚教授認為,*治療血管畸形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血管生成,抑制機體免疫應答和局部炎癥反應而實現。研究發現,*是一種血管生成抑制劑,其致畸作用也與抑制胚胎期血管生成有關。*抑制血管生成的機制之一是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而得以實現。同時,*也是一種免疫抑制劑,能通過活化核轉錄因子NF-κB,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生成和表達,抑制局部炎癥反應,改善血管壁通透性,減少滲出,修復和重塑血管,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從一開始的大量基礎研究、體外實驗和動物試驗,*就顯示出良好的效果。研究小組自2003年起開始通過嚴格的篩選標準,先后納入55例反復出血的胃腸道血管畸形患者(定義為每年消化道出血次數大于六次),其中28例患者被隨機進入*治療組,27例患者進入口服鐵劑治療的對照組。治療持續4個月,所有患者至少隨訪1年,平均達到39個月,再以大便潛血試驗來判定患者的出血情況。研究zui終發現,*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止血有效率(定義為一年出血次數下降50%)分別為71.4%和3.7%,而*止血率(一年無一次出血情況發生)為46.4%和0%。此外,在患者總住院率,輸血率,因出血所致的住院率以及年出血次數,出血持續時間,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量,因出血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等各參數改善程度方面,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而在長期隨訪中并未發現*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
這項研究為血管畸形導致的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將來進一步的工作將試圖納入更多的研究樣本量,在全國開展多中心、安慰劑對照研究,更全面系統地評價該項藥物的臨床治療價值。
作者簡介:
戈之錚教授
1983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后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工作至今,師從蕭樹東教授,1993年獲碩士學位。1996年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期親王醫院進修*治療技術。長期從事消化內科的臨床工作,尤其是*的診治工作,1989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96年晉升為副教授,2001年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2002年批準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仁濟醫院消化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學會委員兼秘書、上海*學會ERCP學組副級長、上海*學會*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食管靜脈曲張治療研究會委員、上海消化系疾病專家診治中心委員、美國*學會會員和《胃腸病學》雜志編委。
自1996年從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期親王醫院進修內鏡治療技術回滬后先后在我院開展了內鏡下膽總管碎石術、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膽道內支架放置術、經皮內鏡下胃造瘺術和空腸造瘺術、胃底靜脈曲張組織粘合劑治療術、胃手術后吻合口狹窄及食管狹窄水囊擴張術等新技術、新項目,變手術項目為非手術治療,大大減輕了手術創傷,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為提高我院*整體水平作出了貢獻。曾先后在2000年第六屆治療內鏡和消化疾病學術會議、2000年第二屆中國胃腸病學術周以及2002年第七屆治療內鏡和消化疾病學術會議等國內*會議上作大會現場治療內鏡操作演示,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和同行的高度贊揚和認可。論文《Does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a New Triple Therapy Heal DuodenalUlcer》獲1998年菲律賓馬尼拉亞太胃腸病會議青年研究獎并作大會發言。2002年5月,在我國開展了膠囊內鏡的診斷新技術,已基本確立了在該領域的全國地位,2003年2月代表我國赴德國參加學術會議并作《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的大會發言,深受國外學者的贊譽。
目前幾乎熟練掌握了所有的內鏡下診治技術,包括:*、*、*、*、超聲內鏡和膠囊內鏡等檢查;食管狹窄擴張術及支架旋轉術、幽門狹窄擴張術、食管胃靜脈曲張硬化劑治療、組織粘合劑治療和皮圈套扎治療、消化道異物取出術、內鏡下各種*技術、內鏡下自發熒光診斷早期胃癌、色素內鏡技術、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治療、消化道息肉切除術、經皮內鏡下胃造瘺和空腸造瘺術等特殊診治項目;ERCP及ERCP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膽總管碎石取石術、內鏡下膽管引流術、乳頭括約肌及膽道內測壓技術等治療技術。有很強的解決臨床疑難雜癥的能力。
來源:生物通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kindlingtouch.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型號:ZXHG268
-
型號:ZGM 1120
-
型號:YN-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