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強交流與合作,促進修復行業高質量發展,6月8日,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高能環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專業委員會、格林曼環境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可持續環境修復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中國可持續環境修復大會是“第十六屆中國環保展覽會”同期舉辦的重要會議之一,也是“2018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的分會之一。本屆大會以“新時代·可持續環境修復”為主題,中外政企學研大腕聚首北京,共商環境修復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大計。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副司長鐘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趙維鈞、高能環境董事長李衛國、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副主任臧文超、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研究員林玉鎖、中國環科院土壤與固體廢物研究所研究員郭觀林、哈佛大學教授Niall Kirkwood等國內外政企學研代表出席并發表致辭,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黃濱輝主持會議。

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副司長鐘斌致辭
鐘斌副司長肯定了此次大會對于環保行業的意義。他強調,以“隱蔽性強、潛伏期長、治理難度大”著稱的土壤污染問題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能否“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重要環節。本次大會是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一次盛會,將推動土壤修復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趙維鈞致辭
趙維鈞副會長指出,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以來,土壤修復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投入連年增加,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及修復工程市場迅速擴容并取得良性發展,但仍然面臨著場地調查與工程修復脫節、工程質量參差不一、國產研發能力落后、商業模式不成熟等許多問題。

高能環境董事長李衛國致辭
李衛國董事長介紹了高能環境為積極推進“綠色可持續”修復理念進行的探索實踐以及取得的成績。他強調,環保產業是政策性產業,環保監管的持續到位有利于形成環保產業的優勝劣汰。如何引導環保行業尤其是環境修復行業健康發展,提高修復行業技術、裝備與管理水平,是每一位環保人的責任。
本屆會議為期兩天,設一個主會場以及行業政策解讀、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修復技術與工程項目管理、環境修復專業裝備和藥劑、城市景觀建設的可持續棕地修復等五個分會場,囊括主旨報告、圓桌討論與互動討論等多場思維盛宴。在主會場的主旨報告環節,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研究員林玉鎖盤點了環境修復行業新政策新法規,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朱利中就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專題演講。
在主會場圓桌討論環節,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副主任臧文超、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研究員林玉鎖、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姜林、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沈發、中國環科院土壤與固體廢物研究所研究員郭觀林、北京大學教授劉陽生等業界專家圍繞“新時代下修復行業的新使命”這一主題展開熱烈探討,交流行業經驗,分享行業進展,共商行業發展。
在同期舉行的五大分會場主題發言環節,高能環境修復公司技術總工程師呂正勇、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教授鄭曉笛,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侯德義等學術大咖和*,以及美國州際環境技術與規則委員會專家Richard Spiese、John E.Boyer、William Mckercher等國外學術造詣深厚的專家圍繞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修復技術與工程項目管理、環境修復專業裝備與藥劑、城市景觀建設的可持續棕地修復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好轉,為人類建設美麗家園。
中國可持續環境修復大會為行業人士提供了經驗分享和行業新政解讀的平臺,是國內甚至享有盛名的土壤修復行業盛會。作為連續兩屆的會議承辦方,高能環境一直致力于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將和業內企業一起合力踐行“綠色可持續修復理念”,進一步凝練業界共識,共同推動中國綠色可持續修復進程。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hbzhan@vip.qq.com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kindlingtouch.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