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資金”推動城市留住雨水
近年來,逢雨必澇逐漸成為我國大中城市的痼疾。在季節差異性較大的地區,平日城市本處于嚴重缺水狀態,然而一到雨季,雨水常常導致洪澇卻無法得到合理利用。對于水資源緊缺的城市而言,雨水是寶貴的資源,*可以經過處理加以利用,緩解城市缺水問題。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構建城市吸納雨水的海綿體是開展雨水利用的基礎。
*近日出臺《關于開展*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由*、*、*開展*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由*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
建設海綿城市要算綜合效益
“凈增成本”較低,還能大幅減少水環境污染治理費用,減少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配套資金是難題
*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章林偉曾公開表示,目前我國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從管道里集中快排。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么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
據了解,有效建設成留住雨水的“海綿體”——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將對防止城市內澇,利用雨水資源產生巨大作用。這一系統用途廣泛,可用于土地入滲、場地噴灌、景觀補水、洗車、綠化、衛生間沖廁、道路沖洗等。
建設海綿城市是否意味著要增加城市建設投資呢?章林偉表示,構建海綿城市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應該算總賬。海綿城市建設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大大減少了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調蓄設施又往往與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相結合,“凈增成本”較低,還能大幅減少水環境污染治理費用,減少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
具有相對較高的成本效益。資料顯示,海水淡化成本為5元~6元/噸,中水成本為1.5元/噸,雨水利用成本僅為0.2元/噸。
不過,建設海綿城市的配套資金始終是地方政府面臨的難題。繼去年11月*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后,*近日出臺的《通知》,在資金扶持的政策上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奠定了基礎。
*支持資金有獎有罰
除專項資金補助外,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補助基數獎勵10%,有助于拓寬資本來源渠道
《通知》確定,*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補助期限為3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表示,海綿城市建設屬于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由*財政進行支持是財政用于提供公共服務的表現,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導向作用。
同時,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補助基數獎勵10%成為《通知》的亮點之一。蘇明表示,PPP的本質是由政府資本調動社會資本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廣這一模式。而資金問題也是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核心問題,可以通過投入*財政調動社會資本,拓寬資本來源渠道。
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考核方面,《通知》明確評價結果好的,按*財政補助資金基數10%給予獎勵;評價結果差的,將扣回*財政補助資金。
對此,蘇明表示,由于《通知》中明確了獎懲辦法,所以有助于在地方政府申報前對試點項目建設的可行性進行研究,預估建設效果,避免試點倉促上馬。同時,這一規定屬于框架性規定,
評價建設試點的績效還應有量化指標進行考量。
“我認為所謂的‘扣回’并不是達不到績效全部扣回*財政資金,只是扣回一部分。比如,*財政對省會城市每年投入5億元,如果績效考評達到效果的60%,則應該扣回補助資金的40%進行懲罰。”蘇明說。
試點城市要競爭
考慮地域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城市規模等多重因素,選擇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試點城市如何選擇?對此,蘇明表示,考慮到*財政資金投入規模較大,從財政資金的可行性考慮,試點范圍在初期不宜過寬。全國將根據不同地域選擇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試點。“比如,zui初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在東、中、西部地區選擇不同城市試點。”
“由于自然氣候不同,在試點選擇時還要考慮各地的雨量情況和水污染情況。同時,城市規模也是考慮選擇的因素之一。可以據此在大城市、一般城市中有所考慮。”蘇明說。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確,采取競爭性評審方式選擇試點城市。蘇明表示,這種競爭性評審的方式曾在節能減排綜合城市試點中應用過,并取得了較好效果。采用競爭性評審將不再*由行政部門決定試點城市,而將對財政資金使用、工程性設施建設具有專業知識的專家納入進來,能夠做到公平、公正。
德國城市雨水處理經驗
淺溝
德國的馬路旁一般鋪設有長滿綠草的淺溝,淺溝下有幾層石、沙、土埋,用來留存、過濾雨水。在柏林由于雨水沖刷機動車路面后,易被油污、橡膠、金屬或防凍劑等污染,所以不能任雨水直接滲入地下。即使將雨水排到下水管道再處理也不經濟。淺溝不僅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還可在暴雨時緩和管道壓力。
人工池塘
柏林在交通繁忙地段和工業區附近建有4個“人工池塘”,用沙石和蘆葦過濾雨水。在雨水容易受污染的路段,下水道的井蓋下都裝有“篦子”,預先攔截雜物,過濾雨水。
加壓泵站
柏林共有150多個泵站,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把污水排到9個污水處理廠。柏林90%的下水系統都實現了自動控制,平時不需要派遣人員進入泵站。工作人員可在控制室直接用電腦操控。
管網
柏林的雨污管網總長約為9550千米,其中4330千米為污水管道,3300千米為雨水管道,另外1920千米為污水和雨水共用管道。管道zui細處直徑15厘米,zui寬處達4.2米。柏林水務公司每天平均處理污水和雨水55萬立方米,當暴雨如注時還可升至140萬立方米。
雨水費
為鼓勵企業和公眾就近收集和儲存雨水。柏林在德國較早實行了“雨水費”制度,無論是私人房屋還是工廠企業,如果要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都必須按房屋的不滲水面積交納每平方米約1.84歐元的費用,采取雨水處理措施的用戶可獲得減免優惠海綿城市山東雨水收集雨水利用設備雨水收集PP模塊,虹吸排水海綿城市山東雨水收集雨水利用設備雨水收集PP模塊,虹吸排水,虹吸排水
雨水收集和利用并非是新鮮事,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修建池塘攔蓄雨水用于生活的記錄,而西北地區水窖的修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國外收集利用雨水的記錄也不乏其例。而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雨水收集利用尤其是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是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約20年時間里發展起來。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進一步加深,環境與生態 問題 也同步擴展。為了解決缺水、環境、生態等一聯串的矛盾,人們把注意力放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這一課題正好是解決了缺水、環境、生態這一聯串的問題。國外對這一課題的研究起步較早,國內城市收集利用雨水起步較早的*北京,而上海在收集利用雨水的問題上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原因是上海盡管水的質量不好但并不缺水。然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解決的并不僅僅是水的問題,它還可以減輕諸如上海地區日顯巨大的自來水的供水壓力、路面積水等問題。對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問題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很多城市和地區的自來水供應已難以同步跟上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城市的澆灌綠化、沖洗馬路等公益用水及洗車等新興的用水行業又進一步加重了自來水供應的負擔。可是每年的暴雨季節,泛濫的雨水又給城市排水造成了*的困難。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解決了這一給城市建設帶來的兩大難題。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的好處,我們可以把收集來的雨水用于日常生活,如洗衣洗車、沖洗廁所。當然澆灌綠化、沖洗馬路、消防滅火等等更是雨水利用的大戶。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還可以減少城市街道雨水徑流量,減輕城市排水的壓力,同時有效降低雨污合流,減輕污水處理的壓力。 有此可見,我們有必要把雨水收集起來并加以利用。 一個地區能不能實現雨水的收集利用?要進行收集雨水的可行性分析。首先要對該地區的雨量進行統計。雨水是否充沛,是我們能不能收集雨水的一個先決條件。其次要考慮,到那里去收集雨水?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屋頂是一個較好雨水收集點,馬路、廣場、操場、綠地等等都是收集雨水的好地方。由此可見,一個地區有足夠的雨水,有足夠的雨水收集場所,收集雨水才是可行的。 國外已有許多雨水收集利用的成功范例。 日本Z早實施"雨水利用"工程。東京都墨田區把降到各家屋頂的雨水通過導水管收集到水箱中,然后用于沖廁所、澆庭園和洗車等。這項和居民合作來普及雨水利用的工程,獲得了環境自治團休協商會的*屆環境獎。目前,越來越多的日本地方政府響應在首都中心建立"微型水庫"的號召,對些項費用提供補助,已先后在國技館、日本電視臺和上智大學圖書館等1000多個場所建立了微型水庫。這對防止排水不及而造成的城市道路積水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德國Ludwigshafen已經運行十年的公共汽車洗車工程利用1000㎡屋面雨水作為主要的沖洗水源;法蘭克福Possmann蘋果軋汁廠將綠色屋面雨水作為冷卻循環水源等等 特別是1992年建于柏林市的某小區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將160棟建筑物的屋頂雨水通過收集系統進入三個容積為650立方米的貯水池中,主要用于澆灌,將溢流雨水和綠地、步行道匯集的雨水進入一個仿 自然 水道,水道用砂和碎石鋪設,并種有多種植物。之后進入一個面積為1000㎡、容積為1500立方米的水塘(較大深度3m)。水塘中以蘆葦為主的多種水生植物,同時利用太陽能和風能使雨水在水道和水塘間循環,連續凈化,保持水塘內水清見底,形成植物魚類等生物共存的生態系統。遇暴雨時多余的水通過滲透系統回灌地下,整個小區基本實現雨水*。 柏林Potsdamer廣場Daimlerchrysler區域城市水體工程也是雨水生態系統成功范例。該區域年產雨水徑流量2.3萬立方米。采取的主要措施:建有綠色屋頂4ha;雨水貯存池3500立方米,主要用于沖廁和澆灌綠地(包括屋頂花園);建有人工湖12ha,人工濕地1900㎡,雨水先收集進入貯存池,在貯存池中,較大顆粒的污染物經沉淀去除,然后用泵將水送至人工濕地和人工水體。通過水體基層、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進一步凈化雨水。此外,還建有自動控制系統,對磷、氮等主要水質指標進行連續監測和控制。使該水系統達到一種良性循環,野鴨、水鳥、魚類等動植物依水棲息,使建筑、生物、水等元素達到 自然 的和諧與統一。 收集雨水首先要有一個集水面,再配一套輸水管,Z后是蓄水池。收集雨水的系統并不復雜,投入較大的是蓄水池,其次是輸水管。就 目前 的條件而言,收集屋頂的雨水,集水面也有,輸水管也有,缺的只是蓄水池。而建蓄水池也并不是一件很復雜的事,只要在每棟房前的花園或綠地底下建一個蓄水池,上面留一供取水和清掃池底垃圾的口,頂上復蓋土并種上綠化。這樣的蓄水池還可以和人防建筑相結合,一方面滿足了人防的建設指標,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條收集利用雨水的投資渠道。 高速公路同樣也是一個收集利用雨水的好場所。只要在高速公路的邊上每隔一定的距離建一蓄水池,再把各個蓄水池串聯起來,把一個個分散的小蓄水池變成一個統一的蓄水系統,結合高速公路的綠化帶的用水,這樣就可以方便的收集和取用雨水。 用以上方法 收集來的雨水并非是純凈的水。雨水水質控制是現代城市雨水利用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 雨水質量的原因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由于大氣的污染,直接由降水帶來的污染物。城市的大氣污染日趨嚴重,致使雨水水質下降,不少城市出現酸雨。從部分城市降雨水質 分析 結果看,天然雨水中含有的污染成分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濃度相對較低。 其次是屋面材料的影響和在非降雨期屋面上積累的大氣沉降物。 路面雨水徑流水質和影響因素相對其他方面的污染要復雜的多。路面材料、汽車排泄物,生活垃圾、裸露或植被地帶沖出的泥沙等等,其成分復雜,隨機性很大。主要污染成分有COD、SS、油類、表面活性劑、重金屬及其它無機鹽類。COD、SS均可能高達數千毫克/升。 為了有效控制雨水的水質,我們就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如;路面雨水截污裝置、初期雨水棄流裝置等等。 為了控制路面帶來的樹葉、垃圾、油類和懸浮固體等污染物,可以在雨水口和雨水井設置截污掛籃和*編織袋等,或設計專門的浮渣隔離、沉淀截污井。 也可設計綠地緩沖帶來截留凈化路面徑流污染物,但必須考慮對地下水的潛在威脅,限用于污染較輕的徑流,如生活小區、公園的路面雨水。 設計特殊裝置分離污染較重的初期徑流,保護后續滲透設施和收集利用系統的正常運行。 除了上述源頭控制措施外,還可以在徑流的輸送途中或終端采用雨水滯留沉淀、過濾、吸附、穩定塘及人工濕地等處理技術。需要注意雨水的水質特性,如顆粒分布與沉淀性能、水質與流量的變化、污染物種類和含量等。 我國對城市雨水水質特性和相應的處理技術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沒有相應的技術規范和要求。隨著城市雨水利用技術的推廣和城市非點源污染控制的開展,雨水的凈化處理也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現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選擇雨水利用系統方案時,要特別注意地域及現場各種條件的差異。即使在同一個城市,由于項目間各種因素和條件的不同,宜采用的方案也可能*不同,切勿生搬硬套。 規劃設計要根據現場的氣候及降雨、水文地質、水環境、水資源、雨水水質、給水排水系統、建筑、園林道路、地形地貌、高程、水景、地下構筑物和總體規劃等各種條件,充分考慮收集利用和各種滲透設施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通過水量平衡、水力計算和技術經濟分析來確定方案,力求Z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