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成套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特點
該設備能夠處理生活系統綜合性廢水及其相類似的有機污水。
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接觸氧化工藝,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比活性污泥地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好,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排泥周期長,僅需三個月(90d)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該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有土壤脫臭措施。設備可埋入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用為綠化或廣場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全套設備施工簡單、操作容易、所有機械設備均為自動化控制,全部裝置設備于地表以下。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不需要壓縮容器。空氣壓縮機和循環泵等設備,減少投資費用。如該設備用于寒冷地帶,可把檢查孔加高,使設備埋沒在凍土一下。噪聲低、無異味、污染物降解效率高、設備使用機動靈活。采用玻璃鋼、不銹鋼結構、具有耐腐蝕、抗老化等優良特性,膜組件的使用壽命可達3年以上;主要設備的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
海南成套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主要組成部分
污水處理系統的結構比較復雜,設備較多,在氧化溝中其控制過程及原理大致相同,都是通過控制曝氣機的轉速來調節污水中的含氧量。
(1)進水系統。進水系統主要有進水管道和進水泵房組成,進水管道主要由粗格柵機和清污機組成,進水泵房主要有兩臺潛水泵組成。進水管道的主要功能是將污水中的大塊物體排除,其中的粗格柵是根據程序設定的時間進行間歇工作,而清污機的運行和停止是根據粗格柵兩側的液位差來決定的,當液位差超過某個值時,啟動清污機;當液位差小于某個值時停止清污機的運行。進水泵房中的潛水泵運行及停止是通過安裝在泵房內的液位傳感器來決定的,當液位較低時只啟動一臺潛水泵,當液位較高時啟動兩臺潛水泵,若液位持續升高時,則輸出報警以示意有故障發生。
(2)除砂系統。除砂系統主要由細格柵系統和沉砂池組成,細格柵系統是由細格柵機和轉鼓清污機組成,沉砂池的主要設備是分離機。細格柵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凈化污水中的顆粒物體,將污水中細小的沙粒濾除,其中的細格柵機是根據程序設定時間進行間歇工作,而轉鼓清污機的運行和停止則根據細格柵兩側的液位差來決定,當液位差超過某個值時,啟動清污機;當液位差小于某個值時停止清污機的運行,這和粗格柵系統的運行方式*。沉砂池中分離機的運行和后續處理中的轉碟曝氣機的運行同步,即啟動轉碟曝氣機的時候同時啟動分離機,對沉砂池中的沙粒進行排除。
(3)氧化溝系統。氧化溝系統由氧化溝和污泥回流系統構成,氧化溝是工業污水處理系統中重要的環節,因此控制量較多,控制過程叫復雜,包括轉碟曝氣機和潛水攪拌機,污水回流系統主要有污泥回流泵構成。氧化溝的功能是對污水進行生化處理,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質,使其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其中是轉碟曝氣機是關鍵設備,在氧化溝中設置有溶解氧儀對污水中的含氧量進行檢測,根據其反饋到PLC的值來控制曝氣機變頻器的運行,改變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潛水攪拌機的作用是推進水流,同時使氧化溝的污水和活性污泥處于劇烈的攪拌狀態,使他們充分混合接觸。使活性污泥的生化反應更加充分,這樣才能大程度地分解污水中的有害成分。污水回流系統的污泥回流泵將剩余的污泥及使用過的污泥進行處理,該設備的運行與停止主要根據泵房內液位傳感器的狀態,當液位低于某個值時停止回流泵的運行;當液位持續高于某個高位時,回流泵停止運行同時輸出報警信號;液位處于正常狀態時,回流泵正常運行。
(4)沉淀系統。沉淀系統主要設備為刮泥機,其功能是對進行氧化溝處理后的污水進行物理沉淀,將污泥和清水分離,刮泥機在整個系統啟動后就開始持續運行。在該系統中用到一定化學藥劑主要包括混凝劑、絮凝劑、復合堿等,主要用來調節改善混凝條件及絮凝體結構,利用高分子助凝劑的強烈吸附架橋作用,使細小松散的絮凝體變的粗大而緊密,容易發生沉降。
(5)污泥脫水環節。污泥脫水系統主要包括離心式脫水機,其主要功能是對氧化池中處理過污水的活性污泥進行脫水處理,由于對污水進行處理后,活性污泥中有新的微生物及其他雜質,因此需要先對活性污泥添加一定量的藥物,便于污泥脫水。離心式脫水機主要有聚合物泵、污泥機和切割機構成,以上設備按照順序控制的方式啟動,依次啟動聚合物泵、污泥機和切割機,完成對污泥的脫水處理。
電氣工程
(1)電氣部分施工主要程序:
圖紙會審→編制材料加工件計劃→施工機具準備→技術安全交底→配合土建暗配管→掃管接短管→箱體安裝→管內穿線、電纜→箱芯安裝→電機及系統調試→現場清理→交工驗收。
(2)施工方法和技術要求
①配管
A、配管前,應先確定兩頭位置,然后采用拉線的方法確定其位置,并應檢查所配管材是否按規范規定做了防腐。
B、暗配時,焊管連接可用套管,套管長度為連接管外徑的1.5—3倍,焊口應焊接牢固、嚴密;明配時,焊管連接可用管箍,PVC管連接宜用配件,并涂以膠水。
C、暗配鋼管與盒、箱連接采用焊接,且焊后應補刷防腐漆;PVC明配管與盒、箱連接也用配件,并涂膠水。
D、鋼管與設備間連接時端部應增設防水彎頭,導線加套保護軟管,彎成滴水弧狀后再引入設備。
②管內穿線
A、穿線前應將保護管內積水及雜物清除干凈。
B、截面小于或等于6平方毫米的銅線連接用安全型壓線帽,截面大于6平方毫米的銅線用接線端子連接。
③燈具安裝
A、燈具及其配件應齊全,無機械損傷、變形、油漆剝落和燈罩破裂等現象。
B、同一室內或場所的成排安裝的燈具,其中心偏差不應大于5毫米。
④配電箱安裝
A、導線引出金屬面板應裝設絕緣保護套。
B、配電箱應安裝牢固,其垂直偏差不應大于3毫米;
暗裝時,其面板四周應無空隙,緊貼墻面,箱體與建筑物接觸部分應涂防腐劑。
⑤配電柜安裝
A、基礎型鋼垂直度及水平度應小于每米1mm,全長5mm。
B、柜內的電纜芯線,應垂直或水平有規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連接。
C、電纜芯線和所配導線的端部均應注明其回路編號。
⑥電纜敷設
A、電纜敷設前應檢查型號、規格是否與圖紙相符,并且測試絕緣電阻電否合格。
B、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避免在地面摩擦拖拉。
C、電纜進入建筑物、盤柜以及穿入管子時,出入口應封閉,管口應密封。
D、直埋電纜的上下層鋪以不小于100mm厚的軟土,并蓋以砼保護板,其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各50mm,也可用磚塊代替砼蓋板。
⑦電機調試
A、調試前應檢查:電機本體安裝是否結束;電機保護、控制等回路測試完畢,動作正常;定轉子線圈的絕緣電阻測試正常;轉子轉動靈活、無碰卡現象。
B、電機*次啟動一般在空載情況下進行。空載運行時間為二小時,并記錄電機的空載電流,檢查電機的旋轉方向及電機溫度。
⑧接地
A、接地體頂面埋深不小于0、6米,引出線焊接部分應補刷防腐漆。
B、接地體的連接應采用搭接焊,其焊接長度為:角鋼寬度的2倍,且至少三個棱邊焊接;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焊接。
C、接地安裝完畢后,應進行接地電阻測試,并應符合施工規范要求。
⑨送電調試
送電調試前,應先測試絕緣電阻,若不符合要求,要查找原因并改正,直到合格方可送電,萬不可強行送電,以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