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菌糠飼料喂豬效益使用飼料發酵劑訂購
食用菌栽培后留下的農作物秸稈及副產品等,經過處理可得菌糠。一般每100公斤培養料可得到60公斤的菌糠,用菌糠拌飼料喂豬,比用米糠好,營養價值比較高。
1.菌糠的營養價值
食用菌能在富含纖維素的物質上生長繁殖,是因為食用菌在生長過程中,能產生大量分解纖維素、半纖維素的復合酶,降解木質素的過氧化酶和漆酶,把農作物秸稈等附產物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分解成葡萄糖、醌類化合物等成分供給食用菌和菌絲體生長繁殖。而采摘食用菌后的培養基—菌糠,則是一些食用菌的菌絲殘體及經食用菌酶解結構發生質變的粗纖維復合物。它的營養價值得到顯著改善。據報道,用稻草、麥秸、干牛糞以3:2:5的比例組成的培養基,采蘑菇5批后曬干粉碎的菌糠,粗蛋白為10.2%、粗纖維9.32%、粗脂肪0.12%、無氮浸出物48%、鈣3.24%、磷2.1%、賴氨酸1.2%、*0.8%、蛋氨酸十*1.2%;以木屑或礱糠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的菌糠,它們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礦物質和無氮浸出物分別為8.67%、6.2%、30.58%、7.93%、42%和7.82%、8.9%、25.63%、2.79%、33.3%;以玉米芯為原料栽培香菇的菌糠的營養含量粗纖維從36.1%下降到24.4%,木質素從13.2%下降到9.5%,粗蛋白從2%上升到9.5%。棉籽殼菌糠中含粗蛋白質13.06%、粗纖維31.56%、粗脂肪4.20%、粗灰分10.89%、無氮浸出物33.01%、鈣2.21%、磷1.07%。可見,食用菌培養基通過食用菌菌體的生物固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轉化過程,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均比不經過食用菌發酵前明顯提高,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抗營養因子均已被不同程度的降解,同時還產生了多種糖類、有機酸類和生物活性物質。這一系列的生物轉化過程,增加了原料中有效營養成分的含量,提高了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率,增強了菌糠的適口性,是值得開發利用的一大飼料資源。
菌糠收集:
食用菌采收后,先將培養料上的霉變物質和泥土清除干凈,將菌絲多、味濃的菌糠塊取出風干或曬干、粉碎后待用。
菌糠發酵技術:
菌糠(無霉變或輕度霉變)300公斤打碎,益加益飼料發酵菌液1公斤,食鹽0.5公斤,20公斤玉米粉(或小麥粉,紅薯粉、谷粉、高梁粉等也可),豆粕10公斤(也可以用菜粕或棉粕,或花生麩、葵花餅粕、芝麻餅粕等來代替,目的是增加蛋白質含量),清水100~150公斤(將含水量調到50~65%的含水量),先將配料溶解到水中,再與料拌勻,用塑料膜密封壓實,厭氧發酵3~10天,即可飼喂。處理好的菌糠密封可以長時間保存。 如果要*保存,則要密封嚴格,并壓緊壓實處理,盡量排出包裝袋中的空氣,這樣不僅可以*保存,而且在保存的過程中,發酵降解還在進行,時間較長后,消化吸收率更好,營養更佳。其他固體發酵的糟渣也是這個原理,當然,前提條件是能確保密封嚴格,不漏一點空氣進入料中,則時間越長,質量更好,營養更佳(但實際生產中,很多用戶并不能保證密封嚴格,所謂的密封就是與外面的空氣*隔絕,達到真空狀態),在采取嚴格的密封措施下,即使保存一年飼料都非常完好,保存時間越長適口性也會越香醇,酸度也不會升高。
控制用量:
發酵前的菌糠投喂量占飼料總量的10%~15%,發酵后菌糠的投喂量占日糧總量的30%~45%,多種飼料搭配使用,切忌單一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