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雨水資源豐富,如果將雨水資源回收利用,對深圳這個結構性缺水嚴重的城市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同時也將災害變為資源,有效緩解城市“饑渴”。
目前深圳僅有香梅片區一小區的居民安裝使用了*的雨水收集系統,而在北京等城市,雨水收集系統已經廣泛應用。雨水收集為何在深圳難推廣?記者調查發現,前期投入高、市民認識不足、舊小區改造要再破土動工等因素,讓雨水收集系統在深圳難以“入戶”,但是業內依然對市場抱有較高的期望。
深圳水儲備僅夠20天應急
據資料顯示,深圳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81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85%。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條,中小水庫171座,水庫每年可提供原水3.5億立方米。雖然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據統計,深圳人均擁有水資源量不足200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2。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深圳的水情有幾個特點,其中zui關鍵的是本地水資源匱乏。由于地理條件比較特殊,深圳境內無大江大河大湖大庫,蓄滯洪能力差,本地水資源供給嚴重不足,七成以上的用水需從市外的東江引入,只有12座庫容超10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世界水危機標準,全市現狀水資源儲備量僅能滿足20天左右的應急需要,深圳因此成為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
迪拜買水激發創業念頭
深圳雨水充足,卻嚴重缺水,能否將雨水加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統在深圳還不普遍,但在國外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雨水買賣在也很常見。
葉星關注雨水回收多年,在迪拜生活多年的他今年毅然決然回國開設了雨水技術有限公司,就是看好了深圳在雨水收集上的市場潛力。迪拜天氣炎熱,淡水資源匱乏,葉星對水十分珍惜。他告訴記者,國內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十分嚴重,迪拜zui珍貴的就是水,水在人們的心中堪比黃金。迪拜對水資源重復使用率很高。他每天喝的水都是海水淡化處理而來。雖然迪拜物價很高,但是市面上賣的比較貴的卻是飲用水。在迪拜喝了這么多年的淡化水,他開始懷念家鄉水的味道,他坦言“淡化過的海水依然還有一股咸味”,并不如家鄉的淡水好喝。
深圳雨水收集市場剛起步
帶著滿腔熱忱和扎實的專業知識,葉星回到了深圳。放眼深圳的雨水收集市場,葉星是較早吃螃蟹的人,但是對于這塊待開墾的處女地,葉星卻發現同樣是中國的一線城市,北京對于雨水收集的認知程度遠遠要高于深圳。
“在北京有很多的項目都運用了雨水收集系統,像大家熟知的鳥巢,還有很多區縣在建設雨水收集設施。”在采訪中,葉星給記者展示了多張北京建設雨水收集系統的施工圖和照片。
他告訴記者不少北京新建的樓盤在選址時就早早把雨水收集工程規劃納入其中,這也成為了樓盤“賺吆喝”的賣點,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深圳卻十分少見,“知道雨水收集zui多的例子可能是低碳城”。深圳人對于雨水收集的概念還停留在報紙電視上。而實際上,深圳也有居民使用雨水收集的例子。
葉星慨嘆,這么大的經濟特區,擁有這么多的高科技企業,但“僅僅就香梅那邊一個小區使用”,葉星看到了深圳市場的潛力巨大,同時深圳“雨水收集的自然條件遠遠要好于北京”,這是深圳市場的優勢所在。
成本高觀念淡推廣難
隨便在網上搜索,一大堆專注做雨水收集的企業映入眼簾,他們愿意承接全國各地的業務,但是為何在深圳卻沒有他們的身影?
雖然對深圳的市場信心滿滿,但是葉星的事業也并非沒有阻力。和其他企業一樣,他們都看到了雨水收集巨大的市場潛力,雨水收集的優點顯而易見,但是安裝這樣一套設備是一次投資不菲,雖*受益,少有人有眼光和實力前期投資如此之大。
為什么要花費如此多還要從這個技術說起。 葉星引進的這種“澳洲雨水收集技術”需要將雨水收集器埋入地下,因此破土動工挖一個大坑是前提條件,如果是新小區在規劃之初就運作還比較簡單,對于老舊小區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而且還要征得絕大部分居民同意。
“其實安裝雨水收集系統環保又省錢,但是市民認識沒有上去,就舍不得投入。”葉星倒覺得成本高并不是推廣雨水收集理念zui大的障礙,反而是觀念。“如果市民能意識到雨水收集的重要性,可謂一次投資,終生受益,*省下來的水費錢遠遠超過了成本投入。”他告訴記者,收集到的雨水經處理能留作澆花、洗車、洗澡等日常用途。如此一來既減少了水排放量,又可降低大規模降水對城市的災害威脅,還能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工程完成后,地面*可以恢復原狀。
他還強調,現在企業和洗車行業受到了國家用水的限制,不少大公司CEO為此愁眉不展,如果能利用雨水代替現在的水源,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幫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幫政府解決了“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