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鍋爐運行實踐表明:鍋爐的給水品質,是影響鍋爐及熱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沒有經過凈化水中含有許多雜質,特別是鈣鎂離子,這些雜質如果隨給水進入鍋爐系統,將會造成*危害。
⑴形成水垢,導致鍋爐受熱不均勻,損壞金屬;
⑵降低熱效率,增加能耗;
⑶清洗水垢需加藥劑,增加運行成本;
⑷導致金屬腐蝕;
⑸易使蒸汽品質惡化。
解決方法:采用離子交換法或新型RO反滲透法,去除這些雜質和結垢離子。
一、離子交換法
工作原理:
水的硬度主要是由其中的陽離子:鈣(Ca2+)、鎂(Ca2+)離子構成的。當含有硬度離子的原水通過交換器樹脂層時,水中的鈣、鎂離子與樹脂內的鈉離子發生置換,樹脂吸附了鈣、鎂離子而鈉離子進入水中,這樣從交換器內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離子的軟化水。隨著交換過程的不斷進行,樹脂中Na+全部被置出來后就失去了交換功能,此時必須使用Nacl溶液對樹脂進行再生,將樹脂吸附的Ca2+、Mg2+置換下來,樹脂重新吸附了鈉離子,恢復了軟化交換能力。
產品結構:
多路閥控制器,軟水罐、001×7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布水器、鹽閥、鹽箱等。
用途:
主要用于工業及民用軟化水制備,如鍋爐給水、空調系統補充水,換熱器以及純水系統的預處理。
設備特點:
1. 自動化程度高:安裝調試后,軟水器按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自動完成工作,再生循環;只需定期加入足量的再生劑(鹽)既可。
2. 結構合理:采用新式的布水結構及反洗控制方式,使布水更均勻合理,樹脂的交換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反洗強度幾乎不受水壓高低波動的影響。
3. 耐腐蝕防污染:采用玻璃鋼罐體和工程塑料管件,耐腐蝕能力強。
4. 占地少:設備設計結構緊湊,具有小巧輕便、美觀的特點,因而占地面積小,安裝快捷方便。
5. 低能耗:在工作及再生過程中只消耗極少電力(約20W);比傳統手動軟水器節約鹽。
6. 管理費用低:軟水器運行期間無需專人值班和操作,日常維護費用降至zui低。
二、新型RO反滲透法
6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RO膜處理法已為世人所矚目,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價格的降低,80年代后應用者越來越多,并且幾乎在任何領域都有應用。在鍋爐水軟化領域,以膜法處理作為前期除鹽軟化處理,雖然一次性投入大一些,但它在節約酸、堿、水、電和人力等方面,是傳統的離子交換法所無法相比的。投資很快就可以收回。尤其是保護水環境方面,離子交換法是無法和它相比的。離子交換床排出的酸堿等廢液常使江河污染、魚蝦遭殃。因此根據各地不同的水質,選擇新型的膜法除鹽軟化處理,不但會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更有利于環境保護。
現以某電廠通過對用水系統的除鹽方式改造,來說明新型的膜法除鹽軟化處理的經濟效益,以供參考。 增加的膜法處理除鹽軟化系統水處理量為120噸/小時,設備費用380萬元,加上其他的配套裝置如細沙過濾器、水箱、配電系統等總投資約500萬元。該套系統投入使用后出水能力、除鹽率和耗水率都達到設計值,具體數據如下: 新的系統投入后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一年后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其節約的價值使投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回收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大型軟水需求,采用新型RO膜處理法是更正確的選擇。離子交換法和新型膜處理法的比較
該廠以地下水為水源,井水含鹽量高達900mg/l,過去以電滲析作為離子交換床的預處理,但仍然不能保證除鹽的安全生產,酸、堿消耗量驚人。在1995年改造成膜法處理作為除鹽軟化處理的預處理。代替電滲析作為離子交換床的預處理,改造前后的流程圖如下:
(1)改造前的水處理流程: 原水---電滲析---水箱---泵---碳濾--陽床--陰床---混床---出水
(2)改造后的水處理流程: 原水--沙濾--精密過濾--膜法水處理--水箱--泵--陽床--陰床--混床--出水分析項目 原水水質 出水水質 設計值 實際值 PH 8.3 6.6 Na(mg/L) 245 10 2 Ca(mg/L) 10 0 Mg(mg/L) 6 0 cl(mg/L) 126 10 2.32 so(mg/L) 120 1.5 0 HCO(mg/L) 350 8 6.1 SIO(mg/L) 12 0.028 電導率(μS/cm) 1050 17 項目 實際發生 年節約量 節約等值
(萬元)改造前 改造后 硫酸 2018噸 228 1790噸 80.55 燒堿 1962噸 236 1726噸 138.08 原料運輸費 56萬元/年 12 44 樹脂 101.75萬元/年 14.54 87.21 電滲析維修費 35萬元/年 --- 35 電滲析人工費 15萬元/年 --- 15 節水 470000噸 94 節電 96萬度 45.12 總節約值 538.9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