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檢測目的
安全性評估:驗證結構是否滿足設計荷載要求(如風載、雪載、地震作用)。
故障診斷:排查銹蝕、變形、裂縫等缺陷對承載力的影響。
改造加固:為擴建、改變用途(如廠房改商業)提供數據支持。
事故鑒定:分析坍塌、變形等事故原因。
2. 檢測內容與方法
(1)材料性能檢測
強度與韌性:
取樣試驗:截取鋼材試樣進行拉伸試驗(獲取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率)。
表面硬度法:通過里氏硬度計(如《GB/T 17394.1-2014》)間接推算強度。
化學成分:光譜分析(檢測碳、硫、磷等元素是否符合原設計牌號)。
(2)幾何尺寸與缺陷
截面尺寸:超聲波測厚儀(銹蝕后剩余厚度)、激光掃描(三維建模)。
焊縫質量:
無損檢測:超聲波(UT)、射線(RT)、磁粉(MT)探傷(《GB/T 11345-2013》)。
目測檢查:裂紋、咬邊、未焊透等缺陷(按《JGJ 81-2002》評級)。
(3)連接節點檢測
螺栓連接:扭矩扳手檢查預緊力、觀察螺栓松動或斷裂。
焊接節點:同焊縫檢測,重點檢查應力集中區域(如梁柱節點)。
(4)變形與穩定性
整體變形:全站儀測量撓度、傾斜(對比《GB 50205-2020》允許偏差)。
局部屈曲:觀察受壓構件(如H型鋼翼緣)的波浪形變形。
(5)荷載試驗
靜載試驗:分級施加荷載(如沙袋、配重塊),監測應變和變形。
動載試驗:模擬振動(如跑車試驗),分析動力響應。
3. 承載力驗算流程
數據采集:整合檢測獲得的材料強度、截面尺寸、缺陷數據。
模型建立:使用SAP2000、ANSYS等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
參數修正:根據實測缺陷(如銹蝕、殘余應力)調整模型參數。
驗算分析:
極限狀態法:校核強度、穩定性(《GB 50017-2017》鋼結構設計標準)。
可靠度評估:考慮荷載變異、材料退化(如《GB 50153-2008》)。
4. 常見問題與處理
缺陷類型 | 對承載力的影響 | 處理措施 |
---|---|---|
銹蝕 | 截面削弱,應力集中 | 噴砂除銹+補強或更換構件。 |
焊縫裂紋 | 脆性斷裂風險 | 打磨后補焊,嚴重時增設加勁板。 |
螺栓松動 | 節點滑移,結構整體性下降 | 重新緊固或更換高強螺栓。 |
屈曲變形 | 受壓承載力大幅降低 | 增設支撐或外包混凝土加固。 |
5. 標準規范
檢測標準:
《GB/T 50344-2019》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
《JGJ/T 152-2019》鋼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
設計標準:
《GB 50017-2017》鋼結構設計標準。
《GB 51008-2016》高聳與復雜鋼結構檢測與鑒定標準。
示例報告結論:
"某廠房鋼梁實測屈服強度為235MPa(低于原設計Q345),跨中撓度達L/250(超限),建議采用碳纖維布加固或增設支柱。"
如需針對具體工程類型(如網架、鋼塔)或特殊環境(高溫、腐蝕)的檢測方案,可進一步細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