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構造
濾池主體:通常由鋼筋混凝土或玻璃鋼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形狀和尺寸,用于容納濾料和處理污水,包括池壁、池底和進水、出水管道等部分。
濾料層:是生物濾池的核心部分,由各種具有較大比表面積和良好透氣性的材料組成,如陶粒、活性炭、石英砂、火山巖等,為微生物提供附著生長的場所,同時也起到過濾和截留污水中懸浮物的作用。
布水系統(tǒng):位于濾池的上部,其作用是將污水均勻地分布在濾料層表面,通常由布水管、布水器等組成,確保污水能夠均勻地覆蓋整個濾料層,避免出現(xiàn)局部水流過大或過小的情況。生物凈化濾池故障排除
曝氣系統(tǒng):用于向濾池內通入空氣,為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氣,一般包括曝氣管道、曝氣頭或曝氣器等設備,通過控制曝氣的強度和時間,可以調節(jié)濾池內的溶解氧含量,滿足不同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需求。
排水系統(tǒng):位于濾池的底部,主要用于收集處理后的水,并將其排出濾池,還可以起到排除濾池內多余的污泥和雜物的作用,保證濾池的正常運行。
反沖洗系統(tǒng):定期對濾池進行反沖洗,以去除濾料表面積累的污泥和雜質,恢復濾料的過濾性能和微生物的活性,包括反沖洗水泵、反沖洗管道、反沖洗閥門等設備,通過逆向水流對濾料層進行沖洗,將沖洗后的污水排出濾池。
主要類型
普通生物濾池:又稱為滴濾池或低負荷生物濾池,結構簡單,運行成本低,但處理效率相對較低,占地面積較大,適用于處理中小規(guī)模、水質較為穩(wěn)定的污水。
高負荷生物濾池:在普通生物濾池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提高了水力負荷,增加了濾料,濾料上增加的沖刷力加速了生物膜的脫落,減少了濾池的堵塞,但污水處理的污泥產量也隨之增加。
塔式生物濾池:濾池呈塔式結構,高度較高,污水在濾池內的停留時間較長,處理效果較好,同時具有較好的自然通風條件,能夠節(jié)省曝氣能耗,但建設成本較高,對場地條件有一定要求,適用于處理大水量、中等濃度的污水。
曝氣生物濾池(BAF):將生物過濾和曝氣相結合,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和緊湊的結構,可以同時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氨氮和懸浮物等污染物,出水水質較好,但濾料容易堵塞,需要頻繁進行反沖洗,適用于對污水深度處理和回用要求較高的場合。
性能特點
處理效果好:能有效去除污水或廢氣中的污染物,使水質或空氣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運行穩(wěn)定:生物濾池內的微生物群落相對穩(wěn)定,對水質和水量的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夠長期穩(wěn)定運行。
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較高,日常運行管理主要包括定期監(jiān)測、調整參數(shù)、反沖洗等,操作相對簡便。生物凈化濾池故障排除
生態(tài)環(huán)保:采用生物處理技術,不添加化學藥劑,避免了化學藥劑對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同時實現(xiàn)了水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或廢氣的達標排放,節(jié)約了資源,保護了環(huán)境。
耐沖擊負荷能力強:生物濾池緩沖容量大,能自動調節(jié)濃度高峰使微生物始終正常工作,可承受一定程度的水質和水量波動。
應用領域
污水處理:廣泛應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廠、工業(yè)廢水處理站、養(yǎng)殖廢水處理等領域,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使處理后的水質達到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
廢氣處理:適用于餐廚垃圾處理站、垃圾中轉站、城市垃圾處理廠、醫(yī)療廢物處理站、污水處理廠等場所的惡臭氣體處理,以及石油化工廠、油漆生產廠、化工及造紙廠等工業(yè)領域的有機廢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