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抗抑菌產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產品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或者其抗菌效果不達標。通過專業的抗抑菌效果評價,可以驗證產品是否真正具備殺滅或抑制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能力。這有助于消費者購買到真正具有抗菌作用的產品,確保產品在實際使用中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抗菌和抑菌的區別-抗抑菌效果評價中心
抗菌和抑菌的區別
抗菌和抑菌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對細菌的作用機制和效果不同。
?抗菌是指能夠直接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繁殖的過程?,它通常包括滅菌、殺菌、消毒等,可以破壞細菌的細胞壁、膜結構或代謝途徑,從而導致細菌死亡,抗菌作用更為廣泛,常見藥物有頭孢類抗生素等?。
而?抑菌則是指抑制細菌生長和繁殖的過程,但并不直接殺死細菌?,它可以通過阻斷細菌的代謝、生長或復制等方式來減緩或停止細菌的生長,常見藥物包括磺胺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等?。
抗抑菌效果評價方法
抗抑菌效果的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測試和定量測試兩大類,具體方法有多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抑菌效果評價方法:
?平板培養法?:適用于評估不吸水性抗菌產品,如不銹鋼、塑料和陶瓷的抗菌性能。通過觀察細菌在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來評估材料的抗菌性能?。
?振蕩接觸抗菌試驗法?:主要用于測定織物、泡沫塑料、一次性衛生用品等產品的抗菌性能。操作方法是將樣品浸泡在含一定濃度的細菌懸液中不斷振蕩培養,然后清洗樣品并計數菌液中的活菌數,以此計算抗菌率?。
?奎因法?:這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定性評價材料抗菌性能的檢測方法。它通過將樣品包埋在接種了一定量細菌液的含菌培養基中,在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細菌的生長增殖情況來評估?。
?貼膜法?:適用于表面光滑的吸水性材料。其原理為將菌液滴加到試樣表面,然后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使菌液均勻分布于樣品表面,經過一定時間后進行活菌培養計數,通過比較空白試樣的平行實驗結果,得出抗菌試樣的抗菌率?。
?抑菌圈法?:利用抑菌劑不斷溶解,經瓊脂擴散形成不同梯度,以顯示其抗菌作用,并依據抑菌環大小判斷抑菌劑的抗菌能力。這種方法適用于溶出型抗菌產品的鑒定?。
?菌液吸收法?:在一定質量的材料上滴加一定體積的菌液使其吸收,經過一定時間培養后,再將其洗脫并進行菌落計數。通過對比試樣與空白樣品的菌落數,可以計算出試樣的抑菌率。這種方法適用于具有一定吸水性能的材料?。
?最小抑菌濃度法(MIC)和最小殺菌濃度法(MBC)?:這兩種方法通過測定抗菌劑能夠抑制或殺滅細菌的更低濃度來評估其抗菌效果?。
?活死染色法?:對抗菌劑處理后的細菌進行活死染色,通過觀察染色結果來表征抗菌效果。這種方法可以直接觀察細菌的存活狀態?。
抗菌和抑菌的區別-抗抑菌效果評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