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深度凈化生物濾池設備是一種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來凈化污水的處理裝置。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將污水均勻地分布在濾池表面,使污水在重力作用下通過濾料層。濾料表面附著有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夠吸附、分解和轉化污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細胞等物質,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同時,濾池內的曝氣系統會向濾料層中通入空氣,為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其正常的代謝活動。
結構組成
濾池主體:通常由鋼筋混凝土或玻璃鋼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形狀和尺寸,用于容納濾料和處理污水。濾池主體包括池壁、池底和進水、出水管道等部分。
濾料層:是生物濾池的核心部分,由各種具有較大比表面積和良好透氣性的材料組成,如陶粒、活性炭、石英砂、火山巖等。濾料為微生物提供了附著生長的場所,同時也起到過濾和截留污水中懸浮物的作用。
布水系統:位于濾池的上部,其作用是將污水均勻地分布在濾料層表面。布水系統通常由布水管、布水器等組成,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布置,確保污水能夠均勻地覆蓋整個濾料層,避免出現局部水流過大或過小的情況。
曝氣系統:用于向濾池內通入空氣,為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氣。曝氣系統一般包括曝氣管道、曝氣頭或曝氣器等設備,通過控制曝氣的強度和時間,可以調節濾池內的溶解氧含量,滿足不同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需求。
排水系統:位于濾池的底部,主要用于收集處理后的水,并將其排出濾池。排水系統還可以起到排除濾池內多余的污泥和雜物的作用,保證濾池的正常運行。
反沖洗系統:定期對濾池進行反沖洗,以去除濾料表面積累的污泥和雜質,恢復濾料的過濾性能和微生物的活性。反沖洗系統包括反沖洗水泵、反沖洗管道、反沖洗閥門等設備,通過逆向水流對濾料層進行沖洗,將沖洗后的污水排出濾池。
類型特點深度凈化生物濾池設備
普通生物濾池:結構簡單,運行成本低,但處理效率相對較低,占地面積較大。適用于處理中小規模、水質較為穩定的污水。
高負荷生物濾池:通過增加濾料的孔隙率和曝氣強度,提高了濾池的處理負荷和效率。但其對進水水質和水量的變化較為敏感,需要較為精細的運行管理。適用于處理較高濃度的有機污水。
塔式生物濾池:濾池呈塔式結構,高度較高,污水在濾池內的停留時間較長,處理效果較好。同時,塔式生物濾池具有較好的自然通風條件,能夠節省曝氣能耗。但塔式生物濾池的建設成本較高,對場地條件有一定要求。適用于處理大水量、中等濃度的污水。
曝氣生物濾池(BAF):將生物過濾和曝氣相結合,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和緊湊的結構。曝氣生物濾池可以同時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氨氮和懸浮物等污染物,出水水質較好。但曝氣生物濾池的濾料容易堵塞,需要頻繁進行反沖洗。適用于對污水深度處理和回用要求較高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