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檢測是對水產品進行的一系列檢測活動,通常包括理化指標檢測、微生物檢測、重金屬檢測、農藥殘留檢測、生物毒素檢測以及藥物殘留檢測等多個方面,旨在確保水產品的安全性、合規性和質量。
水產檢測-CMA/CNAS食品檢測中心
水產檢測項目
1.理化指標檢測?
理化指標檢測是衡量水產品基本營養成分和品質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水分含量檢測?:采用干燥失重法,將樣品在規定溫度下烘干至恒重,測量其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衡量水產品新鮮度和品質的重要指標,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產品的口感和保質期。
?蛋白質含量檢測?:通過凱氏定氮法測定樣品中的氮含量,進而計算蛋白質含量。蛋白質是水產品的主要營養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影響產品的營養價值。
?脂肪含量檢測?:使用索氏提取法從樣品中提取脂肪,測定其含量。脂肪不僅為水產品提供能量,還影響其風味和口感。
?灰分含量檢測?:通過高溫灼燒法測定樣品中剩余的礦物質含量?;曳趾靠梢苑从乘a品的礦物質成分,對于評估其營養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pH值測定?:使用pH計直接測定水產品樣品的酸堿度。pH值對水產品的保存和加工有重要影響,不同種類的水產品對pH值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揮發性鹽基氮(TVB-N)檢測?:利用微擴散法測定水產品中的揮發性鹽基氮含量,評估其新鮮度。高TVB-N含量通常表示水產品開始腐敗。
2.微生物檢測?
微生物檢測旨在評估水產品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或超標的微生物含量,以確保食品安全。主要檢測項目包括:
?平板菌落計數法?:將水產品樣品進行稀釋后在培養基上培養,測定菌落總數。菌落總數是衡量水產品衛生質量的重要指標。
?大腸菌群檢測?:采用多管發酵法或平板計數法檢測水產品中的大腸菌群含量,評估水產品是否受到糞便污染。
?沙門氏菌檢測?:通過選擇性培養基法檢測樣品中是否存在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是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
?李斯特菌檢測?:專門培養李斯特菌,檢測水產品是否受到其污染,李斯特菌對人體健康威脅較大。
?嗜水氣單胞菌檢測?:檢測水產品中嗜水氣單胞菌的存在與含量,這種細菌常在水產品中發現,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3.重金屬及有害物質檢測?
重金屬檢測是評估水產品中是否存在有毒重金屬(如鉛、汞、鎘等)的關鍵環節。主要檢測方法包括:
?原子吸收光譜法?:用于測定樣品中的鉛、鎘等重金屬含量。這些重金屬超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冷原子吸收法?:測定水產品中的汞含量,特別是甲基汞,汞在水產品中具有生物累積性。
此外,還需檢測水產品中的農藥殘留、生物毒素和藥物殘留等有害物質,以確保其符合安全標準。
4.農藥殘留檢測?
使用氣相色譜法檢測水產品中的有機氯農藥(如六六六、滴滴涕等)和有機磷農藥的殘留量。這些農藥的殘留對人體具有潛在危害,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其含量。
5.生物毒素檢測?
針對某些水產品可能含有的自然毒素進行檢測,確保其不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主要檢測項目包括組胺、麻痹性貝類毒素和腹瀉性貝類毒素等。
6.藥物殘留檢測?
為確保水產品在養殖過程中未使用或未超標使用違禁藥物或抗生素,需進行藥物殘留檢測。主要檢測方法包括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LC-MS/MS)和液相色譜法等。
7.感官質量檢測?
感官質量檢測主要通過視覺、嗅覺和觸覺等感官手段評估水產品的外觀、氣味和質地。包括目視檢測產品的顏色、形狀和表面狀態;嗅覺評估產品的氣味是否正常;觸感檢測產品的質地是否新鮮等。
水產檢測標準
GB/T 18108-2008 鮮海水魚
GB 5009.273-2016 食品安全標準 水產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測定
GB 5009.274-2016 食品安全標準 水產品中西加毒素的測定
GB 5009.231-2016 食品安全標準 水產品中揮發酚殘留量的測定
GB 2733-2015 食品安全標準 鮮、凍動物性水產品
GB 10136-2015 食品安全標準 動物性水產制品
GB/Z 21702-2008 出口水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規范
GB/T 20361-2006 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
GB/T 19857-2005 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
SN/T 4590-2016 出口水產品中焦磷酸鹽、三聚磷酸鹽、三偏磷酸鹽含量的測定
SN/T 4526-2016 出口水產品中有機硒和無機硒的測定
SN/T 0393-2013 出口水產品中總汞含量檢驗
SN/T 3196-2012 水產品中致病性弧菌檢測
SN/T 0223-2011 進出口冷凍水產品檢驗規程
SN/T 2564-2010 水產品中致病性弧菌檢測
水產檢測-CMA/CNAS食品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