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生物處理原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無害物質。例如在好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細胞物質和二氧化碳;在厭氧條件下,厭氧微生物將有機物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和穩定的污泥。
物理處理原理:通過格柵、沉淀、過濾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大顆粒物質、懸浮物和部分膠體物質,降低污水的濁度和懸浮物含量。
化學處理原理:有時會添加化學藥劑,如絮凝劑、消毒劑等,通過化學反應去除污水中的特定污染物,或殺滅污水中的細菌和病毒,以達到消毒和進一步凈化水質的目的。
基本組成小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預處理單元:通常包含進水井、格柵和調節池。進水井設置溢流口和進水閘門,來水量超系統負荷或處理系統發生事故時,可關閉進水閘門,讓污水直接通過溢流口就近排入河道或市政管網。格柵用于攔截污水中的纖維、渣物、廢紙等雜物,保證后續系統正常運行。調節池則用于收集污水,對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降低后續處理系統的運行負荷。
生物處理單元:常見的有缺氧池、MBR 反應池等。缺氧池可讓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小分子易分解物質,提高廢水的 B/C 比,還可通過反硝化達到脫氮效果。MBR 反應池采用浸入平板式膜生物反應器,設置于曝氣池內,經好氧曝氣和生物處理后的水經過濾膜過濾由泵抽出后可直接排放或回用,能使池內保持高容積負荷、長泥齡運行,提高有機物降解效率。
深度處理單元:一般包括消毒裝置、計量裝置和電控裝置等。消毒裝置根據出水要求設計,一般采用紫外線殺菌方式,也可選用消毒劑投加方式,用于殺滅污水中的細菌和病毒。計量裝置采用流量計和壓力表等計量控制儀器進行系統參數控制,保證系統運行良好。電控裝置安裝于設備機房內,主要控制進水泵、風機和抽吸泵,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控制形式,可根據各反應池水位情況自動運行相關設備,以保護膜組件等。
小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常見處理工藝
A/O 工藝:即厭氧 - 好氧工藝,污水先進入厭氧池,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將污水中的有機氮轉化分解成 NH?-N,并利用有機碳作為電子供體,將 NO?-N、NH?-N 轉化成為 N?。然后進入好氧池,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將污水中的 NH?-N 轉化成 NO?-N、NO?-N,好氧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厭氧池,為厭氧池提供電子接受體,通過反硝化作用消除氮污染。
SBR 工藝: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一個反應器內,按時間順序進行進水、反應、沉淀、排水、閑置等操作,實現對污水的處理。該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運行靈活、耐沖擊負荷等優點。
MBR 工藝:膜生物反應器工藝,將生物處理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截留在反應器內,實現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停留時間的分離,提高了處理效果和出水水質,可省去二沉池,出水優良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