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氧化工藝污水處理設備
接觸氧化工藝污水處理設備
一、接觸氧化污水處理設備定義:
接觸氧化工藝是一種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創的污水處理技術,其技術實質是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二、接觸氧化污水處理設備的使用方法:
?預處理?:首先,生活污水進入格柵,去除軟性纏繞物、較大固體顆粒雜質及漂浮物。然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可以調節水量和水質,均化水力沖擊,使污水均勻進入后續處理系統?。
?厭氧處理?:污水被提升泵打入厭氧池,厭氧池不做曝氣,溶氧含量低(≤0.2mg/L),適宜厭氧微生物存活。供微生物附著的填料全部浸于廢水中,厭氧菌附著在填料上,將水中高分子難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低分子易被降解的有機物?。
?好氧處理?:污水進入好氧池,通過曝氣等措施維持水中溶解氧含量在4mg/L左右,適宜好氧微生物繁殖,從而處理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膜處理?: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填料充分接觸。生物膜由菌膠團、絲狀菌、真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組成,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
?沉淀和消毒?:處理后的污水進入沉淀池去除懸浮物和顆粒物,然后進入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去除水中的有害微生物?。
?回用?:處理后的水可以回用于灌溉、景觀用水等?。
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設備的結構?:
?池體?:池體是接觸氧化池的主體部分,用于安裝填料、布水和布氣設施。池體的形狀可以是矩形或圓形,池長不宜大于10米,長寬比宜為1:2到1:1,有效面積不宜大于100平方米。池體的底壁需有支撐填料的框架和進水進氣管的支座?。
?填料?:填料是生物膜的載體,直接影響處理效果。填料應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高孔隙率和良好的水流通暢性。填料的形狀應規則、尺寸均一,表面粗糙度較大,以便微生物附著生長?。填料層的高度一般為2.5到3.5米,穩水層高度為0.4到0.5米,超高不宜小于0.5米?
?曝氣裝置?:曝氣裝置用于向池中提供氧氣,支持好氧微生物的生長。曝氣裝置應均勻分布在填料下方,確保整個池內的氧氣分布均勻?。
?進出水裝置?:進水端應設有導流槽,寬度不宜小于0.8米,導流槽與池體之間應有導流墻分隔,導流墻下緣至填料底面的距離宜為0.3到0.5米,至池底的距離不宜小于0.4米?。出水端應設有集水槽,確保出水均勻?。
?排泥管道?:池體底部應有放空設施,以便在需要時排出污泥?。
?檢測設備?:生物接觸氧化池應設有檢測溶解氧的設施,以確保氧氣供應充足?。
四、接觸氧化污水處理設備技術原理:
接觸氧化工藝的核心是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充氧后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從而實現污水的凈化?。
五、接觸氧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特點:
?高效節能?: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能夠高效處理污水。
?占地面積小?:由于填料比表面積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較高,設備緊湊,節省空間。
?適應能力強?: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運行管理方便。
?污泥產量少?: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