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技術是利用界面電子得失產生的活性物質降解有機污染物,實現污水凈化目的。電催化處理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無需外加試劑,可避免二次污染;
(2)反應條件溫和,常溫常壓下即可發生反應;
(3)通過陽極去除有機物,陰極還原重金屬離子、CO2等實現水體凈化、廢水資源化利用的目的。
電催化技術自20世紀30年代問世,由于電力的阻礙,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發展,如今電催化技術在難降解廢水處理方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電催化氧化的反應機理
電催化包括電催化氧化和電催化還原。
(1)電催化氧化:物質在陽極表面失去電子被氧化或通過電解產生的活性物質如·OH、Cl2等被氧化;
(2)電催化還原:物質在陰極表面直接或間接還原。在電催化反應系統中,電催化氧化和電催化還原是同時存在的。
在電催化過程中,通電后的電極會散發熱量,導致電極表面溫度高于溶液本身溫度。電極表面溫度上升,可加強分子熱力學運動,降低溶液黏度,增強·OH的擴散,從而提高了氧化能力。但電極表面溫度升高也并不總是有利于反應的進行,如溫度超過50 ℃,過氧化物如過氧二磷酸會轉化為氧化性較弱的H2O2;同樣地,電極表面溫度升高,氯離子在陽極會被氧化生成氯氣溢出,而不是產生強氧化性物質次氯酸。
電催化氧化技術優勢
(1) 電子轉移只在電極及廢水組分之間進行,不需要另外添加氧化還原試劑,同時也避免了由另外添加藥劑而引起的二次污染問題;
(2) 可以通過改變外加電流、電壓,隨時間調節反應條件,可控制性較強;
(3) 反應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自由基可以無選擇地直接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反應,可將其降解為CO2、H2O和簡單低分子有機物,沒有或很少產生二次污染;
(4) 能量效率高,反應條件較溫和,電化學過程一般在常溫常壓下即可進行;
(5) 反應器設備及其操作一般比較簡單,如果設計合理,費用并不昂貴;
(6) 當排污規模較小時,可以進行就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