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池至好氧池污泥輸送泵回流泵主要部件材質:
葉輪 | AISI 304 |
軸 | AISI 304 |
帶有耦合爪和托架的導流環 | AISI 304 |
機械密封 | 碳化鎢或碳化硅 |
鏈/鋼絲繩 | AISI 304 |
導桿、支座 | AISI 304 |
移動吊架及提升裝置 | AISI 304 |
所有連接附件/地腳螺栓 | AISI304 |
穿墻管、出口短管及法蘭 | AISI 304 |
拍門閥體 | AISI 304 |
拍門閥板 | AISI 304 |
拍門銷軸 | AISI 420 |
膜池至好氧池污泥輸送泵回流泵一般要求:
a.每臺回流泵應能在全浸沒的條件下連續運行、間歇運行和長期停止狀態后恢復運行。
b.泵應能承受因回流水引起的反轉,而不致對水泵造成任何危害。
c.水泵裝置在設計的供貨范圍內,應無震動,無汽蝕發生,運行平穩。泵的轉子部件應作動、靜平衡試驗。
d.泵殼要有足夠的厚度承受所有的負荷,包括靜水壓試驗壓力以及連續工作壓力。
e.葉輪和泵軸之間采用鍵連接固定在軸的端部,并加以密封,葉輪和軸采用鎖定裝置以防葉輪和軸無論是正轉還是偶爾發生反轉都不會發生松動。
f.葉輪應作動平衡和靜平衡試驗。
g.泵和電機的軸應是連續無間斷的軸,泵軸是電機軸的延伸。耦連不能被接受。
h.上軸承應是一單列滾珠軸承。下軸承是一雙列向心止推軸承,用于承擔徑向力和軸向推力。其軸承的較小工作壽命為100,000小時。
i.下軸承應裝有一個熱敏探測器以監控軸承溫度。該探測器需直接與止推軸承的外殼接觸。如果溫度提高,探測器就會報警并停泵。
j.每臺泵應配有一個上下雙重獨立的的機械密封系統。下密封應與葉輪轂分開。機械密封需在油腔內運行,該油腔能以一個穩定的流速對重疊的密封面進行潤滑。機械密封應能在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都能正常運行不損壞或丟損密封元件, 并且不需維修或調節。
k.混合液回流泵主要由葉輪、潛水電機、自耦合系統、出口止回拍門及短管、導桿及提升裝置等組成,其設計應保證泵的方便可靠的運行。泵安裝在導桿上,便于放下。自耦合系統保證可快速、方便、可靠地與池壁水管相連接。
l.混合液回流泵的葉輪為自清潔螺旋槳葉式葉輪。其結構應保證充分利用率,并無堵塞結渣,葉片的角度應根據使用工況選定正常值。
m.所有混合液回流泵均采用進口NSK軸承。
出口止回拍門(含出口短管)
a.拍門的閥體密封面應設有約10°的傾斜度,采用橡膠軟密封止水,通過法蘭與混合液回流泵出口短管法蘭連接。
b.拍門采用雙鉸結構,閥體和閥板不允許有任何鑄造缺陷。表面進行防腐噴涂。
c.出口拍門的阻力不影響混合液回流泵的正常啟動和運行,且要求拍門在給定反向水頭壓力下無泄漏。
污泥回流泵配套控制箱安全操作:
一、設備操作分“就地”和“自動”兩種形式。
1)自動控制。檢查電源并確保通電后,將控制柜面板上的選擇開關撥至“自動”位置,此時,潛污泵即由中控室進行控制,不需現場人員做任何操作。
2)就地控制。
a)檢查電源,確保通電。
b)將控制柜面板上的“就地/停/自動”選擇開關撥至“就地”位置。
c)按下“啟動”按鈕,設備運行。
d)按下“停止”按鈕,設備停止運行。
e)發生故障后及時檢修,待故障排除后重新通電復位運轉。
二、嚴禁污泥泵干運行,運轉時聯軸器應輕重均勻,無卡住和摩擦聲。
三、嚴禁頻繁啟動污泥泵,備用泵應每周至少運轉一次。
四、每次維修(尤其重新接線)后,正式開車前,一定要確認電動機的轉向與泵規定方向一致。
五、每班檢查泥泵是否有異常的噪音或震動。
六、運轉中泥泵發出異常響聲,應立即停泵,啟用備用泵,同時上報檢修。
污泥泵輸送介質中含有污泥,那么污泥會對泵的泵腔和轉子產生大量的磨損,那么就要求泵具有耐磨損性和易維護的特性,凸輪轉子泵那么就具備此特性。
建議使用江蘇杜安環保的新型齒輪泵,挺好用的,質量好,我們的轉子采用丁腈橡膠,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腐蝕性,泵腔內設有保護襯板,而且很容易維護,一個人就可以操作維護。
如果回流污泥泵是剩余污泥泵或是潛污泵,一般會建有污泥回流池,則安裝在回流污泥池中;
如果兩者是干式泵的話,則安裝在泵房中,泵吸入口接沉淀池污泥管或者污泥池中;
提交資料
江蘇杜安環?;亓鞅锰峁┮韵沦Y料(但不只限于這些):
A.詳細的設備安裝、使用、維護手冊
B.詳細的設備說明書,內容包括:
1.生產制造的標準。
2.詳細結構說明,零部件結構圖和裝配圖。
3.詳細的外形尺寸(安裝尺寸)圖。
4.所有零部件材料表。
5.電氣控制方面的詳細說明或說明書與設計。
6.設備生產與出廠檢驗證書和檢驗記錄及生產廠出具的設備鑒定書。
C.總平面圖
表明內回流泵和電機的平面、立面和截面,并表明所有控制尺寸及安裝、使用和維修所要求的間距等關系的總平面圖。
D.詳圖
1.表明內回流泵及其操作部分的所有組裝附件的詳細安裝圖。
2.表明內回流泵與基礎及地腳螺栓連接或焊接的詳細安裝圖。
E.現場安裝方法的詳細說明。
F.現場檢查、測試和試運行程序與記錄。
G.供貨裝箱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