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設備:使用高低溫試驗箱,能夠快速且準確地調節溫度,通常支持-40°C至+125°C的范圍。
試驗準備:
確保電路板在試驗前經過清潔和干燥,避免外部污染影響測試結果。
確認電路板的連接和組件完整無損,特別是焊點和連接器。
試驗步驟:
預熱階段:將電路板放入試驗箱,設定適當的溫度(如高溫測試時設定到最高溫度)。
保持階段:在設定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通常為1-2小時),以確保溫度均勻分布。
冷卻階段:將溫度逐漸降低至低設定值(如-40°C),并保持相同的時間。
循環測試:如果需要,可以進行多次高低溫循環試驗,以模擬實際使用環境。
功能測試:
每個溫度階段結束后,進行功能測試,檢查電路板的電氣性能、信號完整性和其他關鍵參數。
記錄數據:
詳細記錄每個階段的溫度、時間和測試結果,以便后續分析和評估。
溫度變化速率:
控制溫度變化速率,避免過快的溫度變化導致熱應力損壞電路板。
濕度控制:
在某些情況下,結合濕度試驗(如高溫高濕)可以更好地模擬實際工作環境,需注意濕度的控制。
電源狀態:
在測試過程中,確定電路板是通電狀態還是斷電狀態,根據具體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狀態。
環境適應性評價:
通過開展相關的環境試驗項目,對比試驗前后相關性能指標是否達到失效判據,實現對元器件的環境適應性定性評價。
測試標準遵循:
在進行高低溫測試時,需要遵循一定的測試標準,如IEC、ASTM等機構制定的標準。
高精度溫度控制系統:選擇具有高精度溫度控制系統的試驗機,其溫度控制器應具備自動補償和PID調節功能,以實現快速穩定的溫度控制。
定期校準:按照相關計量法規要求,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設備校準,包括溫度傳感器、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性能驗證。
維護保養:日常使用中,要定期清理試驗箱內部,防止塵埃、污垢影響熱交換效率,同時,對于冷凝器、蒸發器等制冷系統部件也要定期維護,確保其良好的工作狀態。
工作環境:該設備應放置在恒溫、干燥、無強烈振動和磁場干擾的環境中,避免外部因素對試驗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數據記錄與比對:每次試驗前后均應對設備進行溫度校準,且做好詳細的數據記錄,通過對比歷史數據,可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出現的精度偏差問題。
檢查電源和電路:定期檢查電源線和插頭,確保沒有破損和老化。檢查電路系統,確保沒有異常發熱或短路現象。
檢查制冷系統:定期檢查制冷劑的充注量,確保制冷系統正常工作。檢查壓縮機的運行狀態,確保無異常噪音或過熱現象。
檢查加熱系統:定期檢查加熱器是否工作正常,確保加熱元件清潔且無損壞。
檢查溫濕度傳感器:定期校準溫濕度傳感器,確保讀數準確。
檢查門密封:定期檢查門的密封條,確保其完好無損,以防止空氣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