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提耙式刮泥機(或行車式抬耙刮泥機、橋式行車刮泥機)適用于矩形平流沉淀池,將沉淀在池底的污泥刮集至集泥槽,并將池面的浮渣撇向集渣槽。
提耙式刮泥機主要由行車桁架、驅動機構、刮泥耙、撇渣板與刮板升降機構、程序控制及限位裝置等部分組成。根據不同的要求可將集泥槽、集渣槽設置在沉淀池的同一端或分兩端。
設備結構:
(1)行車與刮泥部分的結構
行車一般采用桁架結構,小跨度的可用梁式結構,為了便于檢修和管理,在行車上應設寬600~800mm的工作走道。驅動機構采用兩端出軸的長軸集中傳動形式或雙邊分別驅動的形式,跨距4~8m時驅動采用集中驅動,10~25m時采用兩端同步驅動。驅動功率主要根據刮泥機在工作時所受的刮泥阻力、行駛阻力、風阻力和道面坡度等阻力總和計算確定的。供電方式有電纜支架、滑導線、懸掛鋼絲繩三種。
(2)撇渣板與刮泥板的升降機構
刮泥部分主要由鉸鏈式刮臂、刮板、支承托輪、撇渣板及卷揚機構等組成。為便于更換鋼絲繩或刮泥板等易損件,還可設置刮臂的掛鉤裝置。刮臂的一端鉸接在行車的桁架上,另一端裝有刮泥板及托輪,吊點設在刮臂的中間位置。當刮泥板放至池底時,刮臂與池底夾角為60~65°,刮泥板高度為400~500mm,撇渣板高度為120~150mm。刮板提升機構有鋼絲繩卷揚式、螺桿式和液壓推桿式三種,其中常用的為鋼絲繩卷揚式提升機構。
(3)驅動機構及驅動功率
驅動機構的布置形式同行車式刮泥機較為類似。刮泥機的驅動功率主要根據刮泥機在工作時所受的刮泥阻力、行駛阻力、風阻力和道面坡度阻力等阻力總和來確定。
(4)動作順序
當集泥槽、集渣槽設置在沉淀池的同一側時,其動作順序為:
刮泥耙下降、撇渣板下降→刮泥機由池端(出水端)始點向泥、渣槽端行駛,將污泥、浮渣刮集輸送直至終點(進水端)→刮泥耙上提、撇渣板上提→刮泥機終端向始端換向行駛→抵達始端后停機或進行另一循環。
當集泥槽、集渣槽分別設置在沉淀池的兩端時,其動作順序為:
刮泥耙下降、撇渣板上提→刮泥機由出水端始點向泥槽端行駛,將污泥刮集輸送直至終點→刮泥耙上提而撇渣板下降→刮泥機換向行駛將浮渣撇向浮渣槽→抵達始端后停機或進行另一循環。
刮泥機的行駛與刮板升降采用兩套獨立的驅動機構,通過電氣控制能互相轉換交替動作。設A點作為刮泥機的起始位置,此時刮板應上提約400mm,后續動作順序如下:
①合上電源,刮泥機后退,行至B點位置時,刮泥機停駛,并使刮泥板下降。
② 當刮泥板行至C點時,升降機構開始,并使刮泥機繼續后退。
③ 當后退至D點時,刮泥機停駛,刮板將下降至池底E點。
④ 當刮板下降至E點時,撇渣板也通過聯動機構浸入水面,并立即發出刮泥機向前動作的指令。
⑤ 刮泥機開始刮泥及撇渣工作,一直行駛到A′點為止。此時,污泥及浮渣均分別排入污泥斗和集渣槽內,然后再次將刮板提起約400mm,恢復到原來的起始位置。
⑥ 當刮板提升至F點時,刮板露出水面,可以檢修或更換刮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