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d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20t/d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主要由水解酸化段、接觸氧化段、膜生物反應段、接觸消毒段組成。依次降解水中復雜有機物、氨氮,并通過設備和核心裝置生物專用MBR膜將生化反應過程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質截留,搭配投加氯片接觸消毒方式的消毒池。整套系統占地面積小,流程自動化程度高,處理效果好,高效節能,是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新選擇。
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性能
1、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可在好氧、缺氧、厭氧環境下,實現懸浮載體與污水流化狀態下充分接觸,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進行有機物的水解、生物降解、氮的硝化和磷的生物沉淀。
2、沉淀出水能達標排放,無需采用砂濾或其他過濾材料。
3、系統通過自動控制實現全程自動化運行和管理。
4、 該處理模式將厭氧、缺氧、好氧技術有機結合為一體,實現A2/O工藝流程,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處理后水質好且穩定。
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原理
一、預處理階段
格柵與沉砂池:污水shou入格柵和沉砂池等預處理設施,通過篩選和沉淀的方式去除大顆粒懸浮物、砂粒等雜質,為后續處理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生物處理階段
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主要依賴生物處理過程來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這一過程通常包括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兩個階段:
好氧處理:
原理:在有氧氣的條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分解為無害的物質。
過程:向反應器內不斷通入空氣,好氧微生物在填料上生長繁殖形成生物膜,吸附并分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微生物將有機物作為營養物質攝入體內,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繁殖,另一部分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效果:使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濃度顯著降低,出水CODcr(化學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率達到較高水平,通常可以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二級標準或更高。
厭氧處理:
原理:在無氧氣的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
過程:厭氧微生物將大分子的不溶性物質水解轉化為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質,并通過吸附、吸收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同時,厭氧微生物中的反硝化菌可以利用回流水中的硝態氮,將其轉化為氮氣,從而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質。
效果:降低污水中的懸浮物、有機污染物以及氮的濃度,減輕后續處理單元的負荷。
三、深度處理階段
經過生物處理后的污水,通常還需要進行深度處理以進一步去除殘留的有機物質、氨氮等有害物質。深度處理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膜分離等。這些方法能夠進一步提升水質,確保出水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
四、消du處理與排放
消du處理:經過深度處理后的污水需要進行消du處理,以殺滅污水中的細菌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常用的消du方法包括紫外線消du、氯消du等。
排放:經過消du處理后的污水可以安全地排放到自然水體中,或者進行農田灌溉等再利用。在排放前,需要對水質進行監測,確保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排放標準。
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采用多級處理工藝,包括物理處理、生物處理及深度處理等多個階段。物理處理階段,如格柵、沉砂池等,能夠去除污水中的大顆粒物和懸浮物;隨后進入生物處理階段,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這一過程中,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術被廣泛應用;最后,深度處理階段則通過過濾、消毒等工藝,進一步凈化水質,確保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