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廢水預處理池
污水處理應符合現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GB18918-2002)的相關規定;污水處理站用于農田灌溉時,應符合現行《農田灌溉水質》(GB5084-2005)的有關規定。
1調節沉淀池
設置收集池收集實驗室水量,調節池內設置液位自控,當廢水量達到一定量后,污水處理自動運行,同時能夠實現不同時間段不同性質污水的自中和,酸堿中和藥劑的使用量。
2中和
由于污水中含有酸、堿、無機鹽類,需對廢水進行酸堿中和處理。酸堿中和池內通過pH控制儀,利用計量泵準確投加一定量NaOH水溶液,調節pH值至7~9之間,在堿性條件下,廢水中的酸被中和,鐵、鎘、銅、錳、鎳、鉛、鉻等重金屬離子則與OH-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物沉淀。
3沉淀池
污水經酸堿中和調節處理后部分溶解生成沉淀,該沉淀連同污水中原有懸浮在沉淀池中實現泥水分離,充分實現泥水分離,確保懸浮物指標的達標。
生物處理中采用的處理工藝有:氧化塘法、Carrousel、交替式、Orbal、Phostrip法、Phoredox法、R法、AB法、生物流化床法、ICEAS法、DAT-IAT法、C(CAST,CASP)法、UNITANK法、MR法、A/O法、A2/O、A3/O、UCT法、ⅥP法、UA法、一體化生化法、好氧污水處理、生物流化床污水處理、固定化細胞技術污水處理、生物鐵法、投加生長素法、集成生化加過濾法、流動載體法、深井曝氣法、生物濾池法、生物轉盤法、塔式生物濾池的生物膜法等等的城市污水一級、二級、深度處理法。
4多介質過濾器
經中和沉淀處理后的廢水后進入多介質過濾器,尚未被去除的懸浮物、微量金屬及極少量的有機物等,一部分通過石英砂和具有巨大孔隙結構和比表面積的活性炭的吸咐、截留等物理、化學作用等去除,另一部則被附著在活性炭上的微生物膜中的厭氧、好氧及兼性菌等降解去除,活性炭截留吸咐,與微生物降解解吸的、交替。
好氧速度沿池長是變化的,而供氧速度難于與其相吻合、適應,在池前段可能出現好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現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現溶解氧過剩的現象,對此,采用漸減供氧,可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