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監測設備采用網格化治理模式,作用分為兩大層面
一方面,根據整個區域的空間布局、污染源分布狀況,布設監測站點形成網格,對整個區域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實時區域的空氣質量整體狀況和變化趨勢。
另一方面,對本地區某些敏感地帶適當加大網格密度。比如對主要固定污染源、工業園區、道路交通、城鄉“小散亂”污染重發區等排放源進行**,科學評估區域內有組織、無組織排放源的污染排放狀況及其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
具體而言,在微觀上,可實時監測污染源(如工地、工廠等)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及其對周邊區域的擴散影響;在宏觀上,可反映出整個區域的空氣質量的動態變化。
為此,網格化監測數據應深挖和應用。網格化監測數據是多點位、高頻率的三維時空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隨著監測時間的推移,數據的積累,為進一步開展大數據分析和深度挖掘提供了數據基礎。利用這些數據,可以開展很多科研和應用,包括污染起源解析、聚類分析等。

空氣質量監測設備根據現場進行校準,具有良好的可追溯性,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結合信息化大數據的應用平臺,實現實時采集傳輸、實時空氣環境質量、實現在線數據查詢、時空動態趨勢分析、污染減排評估、污染來源追蹤、自動預警預報、環保信息綜合分析等功能,為空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信息資源和及時有效的決策支持。

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可實現區域空氣質量的在線自動監測,能全天候、連續、自動地監測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和**揮發物的實時變化情況。

空氣質量監測設備采用基于無線通訊技術,大量的傳感節點可實現與服務器之間保密安全通訊,將環境大數據匯集到“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