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處理設備

產品特點:
中水回用技術可行性研究方案
目前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周圍有城市污水廠管網的,生活污水進入城市污水廠管網,由城市污水廠進行處理;另一種是無法進入城市管網的生活污水就地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達標排放或進一步處理達到中水回用的目的。在此主要討論種形式。將生活污水作為水源,經過適當處理后作雜用水,其水質指標間于上水和下水之間,稱為中水,相應的技術稱為中水技術。對于淡水資源缺乏,城市供水嚴重不足的缺水地區,采用中水技術既能節約水源,又能使污水無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目前及將來長時間內重點推廣的新技術、新工藝。
功能剖示:
一、中水水源及其雜用水水質
1、中水水源
包括:冷卻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城市污水廠二沉池出水等。一般不采用工業污水作為中水水源,嚴禁傳染病醫院、結核病醫院污水和放射性污水作為中水水源。對于住宅建筑可考慮除廁所生活污水外其余排水作為中水水源;對于大型的公共建筑、旅館、商住樓等,采用冷卻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作為中水水源;公共食堂、餐廳的排水水質污染程度較高,處理比較復雜,不宜采用;大型洗衣房的排水由于含有各種不同的洗滌劑,能否作為中水源須經試驗確定。
2、中水水質
中水作為生活雜用水,其水質必須滿足下列基本條件:
(1)衛生上安全可靠,無有害物質,其主要衡量指標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懸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化學耗氧量等; (2)外觀上無不快的感覺,其主要衡量指標有濁度、色度、臭氣、表面活性劑和油脂等; (3)不引起設備、管道等嚴重腐蝕、結構和不造成維護管理的困難,其主要衡量指標有PH值、硬度、溶解性固體等。我國現行的中水水質標準有:《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25.1—89)、《生活雜用水標準檢驗法》(CJ25.2—89)。
二、常用中水回用處理工藝
1、中水回用工藝流程
為了將污水處理成符合中水水質標準的水,一般要進行三個階段的處理:
(1)預處理 該階段主要有格柵和調節池兩個處理單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雜質和均勻水質。
(2)主處理 該階段是中水回用處理的關鍵,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機物。
(3)后處理 該階段主要以消毒處理為主,對出水進行深度處理。保證出水達到中水水標準。
2、主處理的方法現有缺點
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
(1)生物處理法 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包括好氧和厭氧微生物處理,一般以好氧處理較多需要建造多個反應池,基礎設施投入及占地面積較大。
(2)物理化學處理法 以混凝沉淀(氣浮)技術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提高了水質,但運行費用較高仍不能減少土建設施及場地面積。
(3)膜處理 采用MBR生物膜法處理,其優點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積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減少了很多。 但膜的更換清洗頻繁,且不能根本解決場地問題。
三、工藝流程的選擇
針對上述工藝需要構建初淀池、絮凝池、氧化浮選池、生化池 、消毒池等土建設施,占地面積太大,基礎投資較多,后期藥液及濾料投入費用較高等缺點。本公司根據多年的施工技術經驗,借鑒利用濾料并與多家院校、專家、教授、交流探討,研制生產的高精度,一體化中水回用設備不用建造多個反應池,即可完成全部凈化程序,出水質量明顯優于常規處理方法,易于自動控制管理和調節工藝參數,設有反沖裝置,減少設備污堵現象,使用壽命是是其它處理工藝的5倍以上,并且不用投放藥液和濾料填充,極大降低后期運行費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場地利用面積較大,投資費用較高的切實問題。其處理技術工藝處在水平,是目前國內的理想中水設備,更是小區、廠礦、中水商戶,投入少、效率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