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m3/h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0.5m3/h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簡述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結構是厭氧區、好養區、沉淀區三區為一的一體化工藝,其主體是一個分隔成五個單元的活性污泥反應池, 五池水力相通, 每個池中均設供氧及攪拌設備,兩端兩池設固定的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口,運行過程中, 污水從一端進入, 經過厭氧、 缺氧、 好氧狀態, 出水在另一端沉淀后, 從堰口流出, 剩余污泥從池底排出。 運行一段時間(半個周期、 三個運行過程)后,污水流向相反,完成下半周期, 這樣周而復始, 污水達到凈化。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內部采用 A/O2亦稱A-O-O,為厭氧-好氧-好氧法的有機整合,是流程簡單,應用zui廣泛的脫氮除磷工藝。
1、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
2、厭氧、好氧不同的環境條件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3、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避免發生污泥膨脹。
4、在同時脫氧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總的水力停留時間少于其他工藝。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原理:
生態調節溝的設置可同時起到污水收集與處理作用,當污水便于管道收集時,可不設,直接進入超微溶氣反應器。
超微溶氣反應器是運用超微溶氣增氧技術使水體中產生超微氣泡,大幅度提高水體溶解氧含量。有效的解決生物滴濾池類生物膜法處理系統的供氧受到自然拔風和風速的影響,能夠處理較高濃度污水。同時,產生的微小氣泡在被污染的水體中,具有較強的除雜質、除臭、阻止藻類與細菌增生的特點,在本質上區別于其他氣泡的物理、化學特點。
超微溶氣應器出水進入生態綠地處理系統,該系統采用人工綠地構成微生物、植物、動物的生物鏈來凈化污水,污水經過植物的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過濾等一系列過程來凈化污水,且所用能耗主要為太陽能、生物能。為減少占地面積、提高處理效能及在冬季不降低處理效果,并可將生態綠地置于大棚內,生長的綠色植物可以在大棚內移植至盆罐內,從而產生經濟效益,將污水處理與花草種植有機結合。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技術特點:
a. 模塊組合靈活多樣,能應對不同水量和服務人口的需要,且安裝和調試簡便;
b. 模塊化設計,便于運輸和吊裝,工程量少;
c. 工藝流程短、組成簡單,一次性投資低;
d.人工濕地系統景觀效果好,能夠起到美化環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