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院廢水的特點
上海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凈化率高達標治理廢水:婦產醫院的廢水主要包括醫療廢水和生活廢水。醫療廢水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生活廢水則主要來源于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生活活動。
二、廢水處理原則
全過程控制原則: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污分流。
就地處理原則: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
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生態安全原則: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三、廢水處理流程
一級處理:通常使用片堿(NAOH)對廢水進行調酸堿度,用聚丙酰胺(PAM)聚合氯化鋁(PAC)進行混凝沉淀。可降低COD和SS的含量。醫院污水經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接觸池進行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
二級處理:即生物處理階段,常采用的處理方法有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射流曝氣法、氧化溝法、塔式生物濾池法等。通過厭氧階段和耗氧階段對有機物進行進一步分解,從而降低濃度。
三級處理:上海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凈化率高達標治理廢水:主要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對醫院污水進行消毒處理,如輻射法、紫外線法、加熱法、冷凍法等物理方法,以及使用鹵素、臭氧、重金屬離子、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等化學藥劑處理。確保大腸菌等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