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一體化電鍍廢水處理設備品質為本
鍍層后的處理通常包括其它特殊表面的處理,清洗后的鈍化和不良的鍍層退鍍等。處理過程中易產生大量重金屬廢水,主要含鈮、銅等重金屬,含碳酸鈉、硫酸、磷酸等酸堿物質,還有醋酸、甘油等有機物。
三、是電鍍廢水處理。
在退鍍、電鍍和鈍化等電鍍作業中,常用槽液長期累積使用,極易產生大量的金屬離子,或因添加劑而使鈍化層質量下降。因此多數工程為控制槽液雜質,將廢棄部分槽液,也有一些工廠將全部廢棄,這種廢液中含有較多重金屬離子,增加了廢水處理的難度。
四、是預處理廢水。
前驅過程主要包括拋光、磨光、滾光和噴砂等,而化學過程主要包括腐蝕、除油和除銹等;電化學過程則包括電化學腐蝕和除油。電鍍廢水的預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廢水中通常含有有機化合物、鹽分和游離酸等物質,成分變化較大,會隨著工廠的管理水平、鍍種和預處理工藝等因素而變化。
除油過程中,所用的堿性化合物主要是磷酸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等,對某些設備有較大的誤判,需先用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處理,再用堿性物質去除。
一、案例概述
某電鍍廠在日常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污水,由于未能及時有效處理,導致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含量嚴重超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工程師對該電鍍廠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污水處理措施。
二、現場問題
1、污水成分復雜:電鍍廠污水成分復雜,含有多種重金屬離子、有機物、氨氮等有害物質,處理難度較大。
2、處理設備老化:該電鍍廠原有的污水處理設備老化,處理效率低下,無法滿足現有的污水處理需求。
3、處理效果不穩定:由于操作人員技能水平有限,化學藥劑添加不當,導致處理效果時好時壞,不能穩定達標。
4、能耗高、成本高:該電鍍廠采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復雜,能耗高,導致污水處理成本較高。
三、現場數據
進水水質:CODcr:1000mg/L;BOD5:300mg/L;SS:200mg/L;重金屬離子濃度超標。
出水水質:CODcr≤100mg/L;BOD5≤20mg/L;SS≤50mg/L;重金屬離子濃度達到排放標準。
處理水量:每天500噸。
能耗:原工藝能耗較高,每噸水處理成本約3元。
四、解決方法
1、優化預處理:對污水進行預處理,采用化學法去除重金屬離子和有機物,同時增加過濾裝置,去除懸浮物和大顆粒物質。
2、升級設備:更換新型污水處理設備,提高設備處理效率。
3、強化生物處理:采用生物膜反應器等更高的生物處理方法,增加微生物降解有機物和氨氮的能力。
4、優化工藝流程:簡化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降低能耗和成本。
5、加強培訓:對操作人員進行專項技能培訓,提高操作水平和責任心。
五、處理后結果
1、進水水質:處理后污水中的各類有害物質得到了有效去除,重金屬離子、有機物、氨氮等含量均大幅下降。
2、出水水質:處理后的廢水達到了排放標準。
3、能耗與成本:通過優化工藝流程和升級設備,每噸水處理成本降低至1元,減少了能源消耗和運營成本。
4、現場管理:操作人員經過專項培訓后,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責任心增強,確保了污水處理設備的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
通過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決方法,該電鍍廠的污水處理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不僅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和穩定性,還降低了處理成本和能源消耗。
含酚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來自煤化工、煉油煉焦、紡織、煉鋼、化工中間體生產、污泥或垃圾焚燒、垃圾滲濾液等過程。廢水的成分極其復雜,其中酚類、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及氨氮、輕質油等物質大部分進入水中,形成了有機污染物濃度高、難降解的工業廢水。含酚高濃度有機廢水中的酚類物質及其衍生物具有較高的生物毒性,不僅對人體和水環境具有毒害作用,還對水處理生化過程中的微生物產生抑制和毒害作用。除此之外,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細小顆粒,對后續水處理單元造成一定的影響,容易堵塞裝置,因此,需要進行預處理以降低其對后續單元的影響。
目前,含酚高濃度有機廢水常用的預處理有除油、脫酚、去除SS(初沉池、混凝沉淀等)和有毒有害或難降解有機物等。針對廢水中懸浮物及細小顆粒的去除,一般采用絮凝沉淀法,投加合適絮凝劑使固液分離,去除廢水中懸浮膠體顆粒。絮凝沉淀法具有操作簡便、處理效果好、成本較低等優勢,用于煤制氣廢水的預處理階段,可降低后續生化處理的有機負荷,已成功應用于煤氣化、煤液化等廢水的預處理過程中。連國奇等采用聚合氯化鋁(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復合絮凝劑對含酚高濃度有機廢水進行處理,絮凝處理后,化學耗氧量(COD)去除率高達80.92%。
針對含酚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特點,筆者采用無機混凝劑和有機絮凝劑聯合絮凝作為預處理方法,通過混凝沉淀法降低廢水中有機物的濃度和除酚。對絮凝劑及復配組合進行篩選,并考察聚合氯化鋁鐵(PAFC)投加量、有機絮凝劑投加量、水力條件、pH對混凝試驗的影響,采用正交試驗進行優化,判斷顯著性影響因素,從而選定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案,為含酚高濃度有機廢水預處理提供一定的借鑒。
揚州一體化電鍍廢水處理設備品質為本
1.2 儀器及試劑
FE20型pH計;HJ-6多頭磁力加熱攪拌器;STAEHD-106BCODCr智能回流消解儀;Aurora1030WTOC分析儀;Aurora1030WTOC分析儀。硫酸(AR)、氫氧化鈉(AR)、30%過氧化氫(AR)、七水合(AR)、重鉻酸鉀(AR)、磷酸(AR)。
1.3 分析方法
COD:測定根據《GB11914-2017水質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鉀法》。
TOC:利用磷酸處理待測樣品,去除水樣中的無機碳,然后利用過硫酸鈉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最后由數據處理把二氧化碳氣體含量轉換成水中有機物的濃度。
pH:測定根據《GB6920-86水質pH的測定-玻璃電極法》,pH值由測量電池的電動勢而得。
BOD5:測定根據《HJ505-2009水質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稀釋與接種法》。
1.4 實驗方法
pH:將100mL廢水的pH調至2.0,2.5,3.0,3.5,4.0,4.5,加入1.2g七水合和1mL30%雙氧水,反應2h后,加入30%氫氧化鈉將廢水pH調至8~9,靜置2h后,取其上清液測COD,上清液過0.45μm濾膜后測TOC。
雙氧水投加量:將100mL廢水的pH調至4.0,加入1.2g七水合,控制雙氧水投加量為0.2,0.4,0.6,0.8,1.0,1.2mL,反應2h后,加入30%氫氧化鈉將廢水pH調至8~9,靜置2h后,取其上清液測COD,上清液過0.45μm濾膜后測TOC。
七水合投加量:將100mL廢水的pH調至4.0,雙氧水投加量為0.6mL,控制七水合投加量為0.4g、0.6g、0.8g、1.0g、1.2g,反應2h后,加入30%氫氧化鈉將廢水pH調至8~9,靜置2h后,取其上清液測COD,上清液過0.45μm濾膜后測TOC。
反應時間:將100mL廢水的pH調至4.0,加入0.6g的七水合,加入0.6mL雙氧水,反應時間分別為30,45,60,75,90,120min,加入30%氫氧化鈉將廢水pH調至8~9,靜置2h后,取其上清液測COD,上清液過0.45μm濾膜后測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