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源污染,指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是在種植、養殖過程中,使用的化肥、農藥、激素等,產生的秸稈、尸體、糞尿等,以及病蟲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對水層、湖泊、河岸、海岸、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
1.農藥減量控害。綜合應用農藝措施、健身栽培、天敵昆蟲、性誘、色誘、燈誘、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等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調控技術措施。
2.建立安全用藥制度,科學安全用藥。①建立起環境監測儀器,對農藥的監測,采用物理性的誘捕物聯網殺蟲燈,多功能殺蟲燈,景觀燈獵殺,風電一體燈獵殺等等誘捕農田黑蟲;②存放時,遠離食品、種子和飼料,防止農藥變質;③配用時,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不隨意混配和加量,配用農藥做好防護,遠離牲畜欄和水源地,在清晨或傍晚噴藥為宜,避免強風噴灑;④適期、適法、交替科學施用農藥,嚴格遵守安全間隔;⑤噴藥后,不要在噴霧器內存放農藥,噴霧器應及時清洗干凈,清洗噴霧器時遠離飲用水源地,確保殘液不離田;⑥將農藥廢棄包裝收集送交其原來的銷售門市,并做好購買、使用及處置記錄。
3.科學使用農膜。①按照產品標簽要求科學使用農膜;②采用生物降解薄膜;③采用稻草等非膜類天然物質覆蓋;④農膜用完后,及時將廢棄農膜統一交到所在鄉鎮的集中回收點,不能隨意丟棄、掩埋甚至焚燒,并做好記錄記載。
4.做好養殖醫療廢棄物的處置。在場內設置醫療廢棄物專用回收桶,交由所在鄉鎮集中回收處置,并建立臺賬,做好處置記錄。
采取多種途徑綜合利用秸稈。可以將秸稈腐熟后作為肥料還田,也可以發酵后作為飼料,還可以將其打碎,添加基質后制作成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