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廢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環保設備廠家
壓榨機在PLC控制下,首先由液壓站葉片泵提供液壓推力,經過預定的行程后,使壓榨機各濾板間處于限位鎖緊、密封的狀態,之后進泥柱塞泵啟動,將污泥送入壓榨機的多塊濾板之間的空隙內,進泥初期因過濾阻力小,主要靠重力濾水作用,后期隨著過濾壓榨的持續進行,過濾阻力上升,柱塞泵進泥壓力逐漸升高至壓力時,污泥脫水機的多塊濾板之間的空隙內充滿了污泥,此時,由進泥柱塞泵提供的壓力,通過壓縮濾板空隙內的污泥,使污泥再次壓榨,得到含水率為50%的泥餅。在壓濾機的高壓作用下,壓濾脫水僅需較短時間即可得到含水率50%的泥餅,為常規隔膜等壓濾脫水時間的1/5~1/3。
3、KS高壓快速壓榨機特點
1)壓濾脫水時采用高壓,并采用連續遞增式施壓工藝,大幅降低了泥餅形成時濾液流出的介質阻力,提高了壓濾機的脫水效率。
2)壓濾機的濾板采用增強聚丙烯結構,可承受較高的脫水擠壓壓力,采用連續壓榨。充分匹配進泥柱塞泵的性能曲線,低壓進泥至高壓壓榨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用進泥泵提供壓榨壓力,使壓榨機本體工藝、結構更為簡潔、簡單,運行更穩定可靠,同時壓縮比可調節,能夠滿足在高壓力的進料情況下運行,不噴泥,壽命長,且更換維護更簡便。
3)因過濾面積遠小于隔膜壓濾機,因此濾布用量相應也很少,大幅降低濾布更換維護成本。
4)配套設備少,操作、管理簡便,使用的人工少于隔膜壓榨機。
4、原含煤廢水處理方法
原含煤廢水處理系統以多介質過濾器為主,包含離心澄清反應器和電子絮凝器。整套設備設計出力為25~30m3/h,理論上能夠滿足本電廠的煤污水處理需求。但是因系統老化以及過濾器設備的特性,其過濾效率逐年下降,目前需24h不間斷運行方能確保每日匯集至煤泥沉淀池內的煤污水得到及時處置。為保障煤污水處理設備的出水水質達標,每年需對多介質過濾器進行2次濾料更換以及對離心澄清反應器、電子絮凝器等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每次維護保養時含煤廢水處理系統需停運3-4天。
輸煤系統含煤廢水處理系統的煤泥沉淀池容積為1500m3。近幾年為降低煤價,大量摻燒低熱值、高粉塵的印尼褐煤。為了減少輸煤設備上的揚塵,輸煤系統所使用的多管水沖式除塵器投用時間增加,導致捕捉進入除塵器水箱粉塵濃度大幅度提高。此外,輸煤現場各轉運站內、棧橋上大量積塵經水沖洗,引起集流進入煤泥沉淀池內的煤漿量急劇增加并緩慢沉淀后大量堆積,給沉淀池清理堆積煤泥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清理工作除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外,人員需進入“有限空間”內進行作業,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
生豬養殖廢水中含有高濃度懸浮物和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豬尿、豬糞和沖欄水。生豬養殖廢水中有高濃度氨氮和總磷,未經妥善處理,會嚴重污染環境。養殖廢水可生化性高,厭氧生化能有效削減廢水中有機污染物,是高效、低廉且適用性強的技術,常用于養殖廢水。沼液還田是歐美國家的普遍做法,但是常年使用沼液持續澆灌農場,農場周邊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基于中國的國情,沒有足夠的土地消納規模化生豬養殖沼液,因此沼液必須做深度處理。而且厭氧生化僅能削減廢水中的COD,對于N和P的去除效果弱。有機污染物中的有機氮和有機磷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會轉換成氨氮和磷酸鹽,直接導致出水氨氮濃度升高。經過厭氧處理后,廢水中氨氮達900mg/L,甚至3200mg/L左右。過高的氨氮會抑制甲烷菌的生長,同樣也會影響好氧微生物的生長,進而導致出水水質惡化,不能達標排放。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廢水中的氨氮,是保障廢水達標處理的關鍵。
氮,是保障廢水達標處理的關鍵。目前廢水脫氮的工藝主要有分為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主要有氨吹脫、折點氯化工藝和磷酸銨鎂沉淀工藝,生物法主要有厭氧氨氧化、硝化一反硝化和人工濕地植物吸收。作者在本文中將從處理效果、運行成本等角度出發,對脫氮工藝進行綜述,以總結各工藝之優缺點,為沼液脫氮實際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1、物化法
1.1 氨吹脫工藝
氨吹脫本質上是不同形態的氨在企業向之間的傳質過程。在堿性條件下,水中NH?會轉換成游離氨(NH3)逸散出來,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氨氮的目的。該方法操作簡單,占地面積小,常用于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李武東等用氣提法處理氨氮濃度為10000mg/L的冶金廢水,去除率達10%~18%。張樂紅等運用吹脫塔處理氨氮濃度為20000mg/L的鈹冶煉廢水,pH=12.29、溫度20℃條件下,7h氨氮去除率可達95%。氨氮吹脫效率與pH值、溫度和曝氣量緊密相關。單純曝氣吹脫pH一般為11左右,游離氨在氨氮中占比達90%。在20-50℃溫度區間,氨氮吹脫率與溫度呈正比,而當溫度繼續升高,吹脫率增長有限。因此,如何控制pH、溫度和氣液比同樣也是養殖廢水氨吹脫的關鍵。隋倩雯等通過試驗處理氨氮濃度為900mg/L的沼液,在pH為10.5,氣液比為2000,30℃的條件下吹脫率達81.84%。張秀之通過升溫吹脫,在溫度75℃,氣量800L/h時氨氮去除率達91.2%。金要勇等控制pH為11,氣液比3000,30℃下對沼液進行吹脫,氨氮去除率達85.5%。
傳統氨吹脫工藝調堿和加溫分別消耗大量藥劑和能耗,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采用材料或裝置組合進行吹脫的工藝也應用而生。填料可以增大氣液接觸面積,提高氨氮吹脫效率。鄒夢圓等分別采用空心多面球、鮑爾球和流化床填料作為填料來研究氨吹脫效率,結果表明,在pH值10.5,氣液比2000,溫度30℃的條件下,空心多面球填料的沼液氨吹脫高,達80.7%。超聲波和負壓蒸發結合吹脫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2 折點氯化工藝
折點氯化即在酸性條件下,向水中通入氯氣,生成次氯酸根,次氯酸跟與氨離子反應生成氮氣的方式去除水氨氮。該工藝不受水溫影響,反應迅速。宋衛鋒等在工程實踐中得知,pH為中性條件下,10mg左右氯氣能去除1mg氨氮。可見折點氯化法對氯氣的消耗量是比較大的,而且,在不控制pH的情況下,水中容易殘留有毒的含氯副產物。此外,由于氯氣以及氯氣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根具有強氧化性,其在氧化氨氮的同時也會氧化水中的有機物。沼液中往往含有較高的水溶性有機物和懸浮物,會大量消耗氯氣及次氯酸根,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因此,折點氯化工藝常用于污水處理末端氨氮的深度處理,同時具有殺菌的效果,且其處理成本高昂,對于大水量的污水處理是不可接受的。
泰州廢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環保設備廠家
1.3 磷酸銨鎂沉淀工藝
磷酸銨鎂沉淀又稱鳥糞石,即Mg2+、NH4+-N和PO43+按摩爾比1:1:1生成難溶于水的磷酸銨鎂,通過往廢水中添加鎂鹽,能同時去除磷和氨氮。盡管添加鎂鹽成本高,且會提高廢水中鹽濃度可能會影響微生物生長,但是磷酸銨鎂化學沉淀工藝操作簡單,反應速度快,磷酸銨鎂可用作阻燃劑和緩釋肥,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從廢水中回收的磷酸銨鎂可以間接降低廢水處理的運行費用。因此,針對氨氮和磷濃度高的養殖廢水,磷酸銨鎂沉淀工藝具有很高的應用空間。
用鎂鹽回收廢水中磷的效率與鎂鹽和磷的比例、pH值有很大關聯。畜禽廢水中往往存在諸多能與Mg2+生成難溶解無的陰離子,如OH-和CO32-,這會導致Mg2+的額外消耗。在實際畜禽廢水中,當n(Mg):n(P)為1.1~6:1時,廢水中磷的去除,Mg2+與PO43+的反應對pH值比較敏感,pH為8.0~9.5比較適宜磷酸銨鎂結晶的生成。當pH高于10,Mg3(PO4)2為主要產物,pH高于11則會生成Mg(OH)2,雖然這會提高P的去除,但是對于氨氮的去除則毫無意義,同時也會消耗過多的堿,增加運行成本。沼液中的陰離子懸浮物會消耗鎂鹽,可以采用合適的方法將之去除,比如陽離子PAM,可以有效去除廢水中帶負電荷的懸浮物,在削減SS的同時能夠降低廢水負荷,減少對磷酸銨鎂結晶的影響。郭會真等采用PAC和PAM作為絮凝對沼液進行預處理,n(Mg):n(P)為1.1:1,經過磷酸銨鎂沉淀工序處理后廢水中氨氮平均為126.4mg/L,去除率達84.5%。黃彬等通過往沼液中添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在pH值為9.5,n(Mg):n(P):nfN)=1.2:1.2:1條件下,氨氮和磷在半小時內去除率分別達92.3%和97.1%,費用為28.5元/噸。陶智偉等用磷酸銨鎂法處理養豬沼液,比n(Mg2+):n(NH4+):n(PO43+)=1.1:1.0:0.85,氨氮去除率達74.3%,P去除率達99%,費用為14.57元/噸。磷酸銨鎂沉淀工藝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和磷,但其運行費用高昂是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2、生物法
與物化法相比,生化法處理養殖廢水成本低廉,的運行費用即為維持微生物某些生存條件所產生的電費。因此,生物脫氮工藝廣為應用,也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
2.1 厭氧脫氮工藝
厭氧氨氧化即在厭氧或者缺氧條件下,厭氧氨氧化微生物將氧化NH4+-N為氮氣的過程。厭氧氨氧化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的生物脫氮工藝,有無需外加碳源、能耗低、產泥量少等優點。厭氧氨氧化以亞硝化.厭氧氨氧化工藝(Sharon-Anammox)和自養脫氮工藝(CANON)應用較為廣泛。Sharon-mnammox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在無氧條件下,部分氨氮被氧化成亞硝態氮,剩余氨氮與亞硝態氮在厭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生產氮氣,從而達到脫氮目的。王歡等采用厭氧氨氧化處理豬場沼液,氨氮去除率達91.8%。Anammox菌是主要的厭氧氨氧化菌,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過高的有機負荷會抑制Anammox菌的活性。因此,Sharon-Anammox普遍運用于低負荷的市政污水處理,或者厭氧反應較為的沼液處理。
CANON是一種低氧的厭氧氨氧化工藝,在缺氧條件下,氨氮先被氧化成亞硝態氮,然后被氧化成硝態氮,生成氮氣,此過程硝化反硝化菌接替參與完成工作。在CANON工藝中,亞硝化菌和氨氧化菌均自養,無需外加碳源,但是該過程對溶解氧濃度非常敏感,因此要嚴格控制溶解氧低于0.2mg/L。SBR是代表性的CANON工藝,研究表明,SBR在一個反應周期中能夠將85%左右的氨氮轉換成氮氣去除,氨氮負荷達達0.45g·L-1·d-1(以N質量計)。以上兩種厭氧氨氧化工藝均能有效降低運行成本,但是其受有機負荷和溶解氧的影響明顯,而這兩點因素最終歸結于氨氧化菌種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