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電子廠一體化廢水處理設施工程方案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面板廠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要實現長遠發展,須先解決好環保問題,因此也提高了人們對電子面板廠污水處理技術的關注度。下面漓源環保帶您一起了解一種這類工業污水處理的技術。
電子面板廠污水的COD濃度較高,污水中還含有如硝基苯類、苯胺類、酚類等各種不同的生物毒害物質。所以,此類廢水在生化反應前,須進行預處理,將廢水中有害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成分氧化轉化,提高廢水的生化可降解性。
鐵基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處理技術是使用一種氫氧化鐵為基底觸媒的非均相催化氧化技術。其原理包括臭氧溶解的增加和臭氧分解反應的啟動,分三個階段。先是臭氧和有機分子都被輸送到非極性催化劑表面增加兩者濃度,加強反應效率。接著,經金屬氧化物催化機制,產生了氧自由基或氫氧自由基自由基。接著,在催化劑表面和水相引發自由基鏈反應。氫氧自由基由溶解的臭氧連續生成。之后,當吸附的有機污染物對催化劑的親和力因逐漸分解而降低,產物從催化劑表面解吸。電子面板廠污水處理中可采用這種臭氧催化氧化處理技術作為預處理技術。
經臭氧催化氧化預處理后的電子面板廠污水,不僅將高生物毒性TMAH降解為低生物毒性的氨氮與硝酸鹽氮同時將硫化物降解為不具臭味的甲磺酸鹽,還能有效轉換有機氮為硝酸鹽氮,降低活性污泥池有效容積,減少活性污泥池建設成本。因此,電子面板廢水建議在合理的建設成本下,以鐵基觸媒臭氧催化氧化預處理,將復雜、高毒性、難降解有機廢水預處理為小分子易降解產物,再搭配活性污泥法處理至排放標準。
從生產車間出來的家電產品金屬表面處理含酸的生產廢水先通過廠區現有的管網收集,然后自流流入廢水調節池。廢水調節池的作用一是主要是儲存,二是均質均量,由于設備清洗及地面沖洗廢水排放的時間、酸度以及量不同,需要調水池來儲存、混合中和,從而達到均質均量,以減輕后期酸中和的效果。
當廢水調水池的水位達到一定水位后,通過液位浮球控制污水提升泵啟動,把調節池的污水提升到pH調節池進行酸堿中和調節。在pH調節池中,通過pH控制儀控制燒堿的投加量,使廢水的pH值調節到6~9之間,整個過程采用機械攪拌,經過調節處理后的廢水自流流入混凝反應池進行混凝處理。
在混凝反應池中,通過加藥泵投加混凝劑PAC溶液,使水中的含油分子顆粒與PAC結合,形式大量的小分子顆粒,然后再加入助凝劑PAM,使小分子顆粒經過搭橋、撲捉、絮凝等作用,生成大量的大分子顆粒,形成“礬花”;整個過程采用機械攪拌。經過混凝反應后的廢水自流流入斜板沉淀池進行沉淀凈化處理。
斜管沉淀池是根據平流式沉淀池去除分散性顆粒的沉淀原理,在池內增加許多斜管后加大水池過水斷面濕周,同時減小水力半徑,為此在同樣的水平流速V時,可以大大降低雷諾數Re,從而減少水的紊動,促進沉淀。另外加設了斜管使顆粒沉淀距離大大縮短,減少沉淀時,沉淀效率大大提高。自流流入斜板沉淀池的廢水,水中的污泥經過重力流沉淀于池底,然后通過污泥泵,把污泥排放到污泥濃縮池進行儲存。而沉淀池的上清液則通過重力流自流入氣浮反應池進行氣浮反應處理。
在氣浮池反應池中,循環水(來自氣浮反應池的末端出水處)經氣液混流水泵加壓到0.3-0.4MPa送進氣浮池。由于氣液混流泵的作用,將大量空氣充分溶于水中,形成溶氣水,作為工作載體,然后經快速釋放。這時溶解在水中的過飽和空氣便形成無數微細氣泡逸出,進入氣浮池。而水中大量比重小于或等于水比重的膠體物質,在氣泡的作用下上浮到液面上,然后收集水槽收集,通過排放管道自流流入污泥濃縮池進行儲存,而中下部的清澈廢水則自流流入砂過濾池進行過濾處理。經過氣浮反應處理后,廢水中的COD、SS以及少量的油得以除去。
電子廢水一般可以分為酸洗高濃度廢水、除油廢水、油墨廢水、化學銅廢水、銅氨蝕刻廢水等。目前電子廢水處理技術主要以對廢水實行分流收集、分質解決之后在進行綜合解決。
對酸性高濃度廢水先經高酸集水槽進行收集,然后酸析槽為有機廢水的酸析提供酸源,如達不到酸析PH值之要求,由加藥槽進行填補,如有余酸則定打入調節池進行統一解決。對除油廢水先經貯油廢液貯池進行收集,后定量打入有機酸析液貯池通過強氧化反應發作的羥基自由基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反應,從而降落廢水的COD ,保證廢水其COD的達標排放。
對油墨廢水采用間歇運行的方式通過調整PH值后,在酸性條件下析出以去除大批的COD及浮渣后,進一步采用采用強氧化反應,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COD ,強氧化后的廢水再進行混凝沉淀,這樣一方面有助于降落COD ,另外一方面可去除由于氧化反應而增添的Fe2+、Fe3+。
對化學銅廢水、銅氦蝕刻廢水也離別收集,離別進行預解決之 后再經由調節池調節PH值之落伍入生化系統進行生化解決。生化解決系統可以采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藝以降解COD。后續再進行深度解決之后廢水可回用至消耗車間。
于金屬基體材料,其電鍍的處理工藝可分為:
整平平面(包括磨光、拋光、噴砂、滾光、刷光等)
揚州電子廠一體化廢水處理設施工程方案
化學處理(包括除油、除銹和侵蝕等)
電化學處理(包括電化學除油和電化學侵蝕等)
除油過程中常用堿性化合物如NaOH、Na2CO3、Na3PO4、Na2SiO3等,對于油污特別嚴重的零件有時還用煤油、汽油、丙酮、甲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除油,再進行化學堿性除油。為去除某些礦物油,通常在除油液中加一定量的乳化劑,如OP乳化劑、AE乳化劑、三乙醇胺油酸皂等。因此除油過程中產生的清洗廢水以及更新廢液都是堿性廢水,常含有油類及其它有機化合物。
酸洗除銹常用的有鹽酸、硫酸,為防止鍍件基體的腐蝕,常加入某些緩蝕劑如硫脲、磺化煤焦油、聯苯胺等。酸洗除銹過程產生的清洗水一般酸度都較高,含有重金屬離子及少量有機添加劑。
前處理廢水是電鍍廢水處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電鍍廢水總量的50%,廢水中含有一定的鹽份、游離酸、有機化合物等,組分變化很大,隨鍍種、前處理工藝以及工廠管理水平等而變。
2.鍍層漂污水
鍍層漂洗水是電鍍作業中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電鍍液的主要成分是金屬鹽和絡合劑,包括各種金屬的硫酸鹽、氯化物、氟硼酸鹽等以及、氯化銨、氨三乙酸、焦磷酸鹽、有機膦酸等。除此之外,為改善鍍層性質,往往還在鍍液中添加某些有機化合物,如作為整平劑的、丁炔二醇、硫脲,作為光亮劑的有糖精、芐叉丙酮、對甲苯磺酰胺、苯磺酸等。因此鍍件漂洗廢水中除含有重金屬離子外,還含有少量的有機物。漂洗廢水的排放量以及重金屬離子的種類與濃度隨鍍件的物理形狀、電鍍液的配方、漂洗方法以及電鍍操作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而變。特別是漂洗工藝對廢水中重金屬的濃度影響很大,直接影響到資源的回收和廢水的處理效果。
3.鍍層后處理污水
鍍層后處理主要包括漂洗之后的鈍化、不良鍍層的退鍍以及其他特殊的表面處理。后處理過程中同樣產生大量的重金屬廢水。一般來說,常含有Cr6+、Cu2+、Ni2+、Zn2+、Fe2+等重金屬;H2SO4、HCl、H3BO3、H3PO4、NaOH、Na2CO3等酸堿物質;甘油、氨三乙酸、六次甲基四胺、防染鹽S、醋酸等有機物質。總的來說,這類鍍層后處理廢水復雜多變,水量也不穩定,一般都與混合廢水或酸堿廢水合并處理。
4.電鍍廢液
電鍍、鈍化、退鍍等電鍍作業中常用的槽液經長期使用后或積累了許多其他的金屬離子,或由于某些添加劑的破壞,或某些有效成分比例失調等原因而影響鍍層或鈍化層的質量。因此許多工廠為控制這些槽液中的雜質在工藝許可的范圍內,將槽液廢棄一部分,補充新溶液,也有的工廠將這些失效的槽液全部棄去。這些廢棄的各種濃度液一般重金屬離子濃度都很高,積累的雜質也很多,不僅污染物的種類不同,而且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其他金屬雜質離子的濃度以及溶液介質也都往往有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這些廢水的處理技術上的多樣性和工藝上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