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含油廢水一體化處理設備污水凈化設備
A2O工藝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縮寫,它是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A2O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
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污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采用該工藝。
A2O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聚磷菌組成。在好氧段,硝化細菌將入流中的氨氮及有機氮氨化成的氨氮,通過生物硝化作用,轉化成硝酸鹽;在缺氧段,反硝化細菌將內回流帶入的硝酸鹽通過生物反硝化作用,轉化成氮氣逸入到大氣中,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在厭氧段,聚磷菌釋放磷,并吸收低級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機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過剩余污泥的排放,將磷除去。
物理化學法
物理化學處理是利用物理化學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的處理方法。在水處理中常見的物理化學法有離子交換、膜分離和電吸附等。
離子交換:借助于固體離子交換劑中的離子與稀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以達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離子的目的,是一種屬于傳質分離過程的單元操作。
膜分離:采用特別的半透膜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推動力下進行過濾,由于濾膜孔隙極小且選擇性,可以去除水中的細菌、有機物質和溶解性溶質。其主要設備有反滲透、超濾和電滲析等。
電吸附:利用帶電電極表面吸附水中離子及帶電粒子的現象,使水中溶解鹽類及其他帶電物質在電極表面富集濃縮而實現水的凈化/淡化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
一體化微動力污水處理設備主要適用于新農村建設、住宅小區、企業、醫院、賓館、飯店、服務區、景點、好的、輪船、車站、礦區、綜合辦公樓等各婁與生活污水類似的有機廢水。
1、格柵:格柵用于擋載污水中的微小漂浮物和懸浮顆粒。攔載下來的污物隨格柵齒耙自動進入污池中,污水流入后續工藝中.該格柵可根據甲方需求選用機械格柵或人工格杉。
2、缺氧池:缺氧池為脫氮處理而設置,調節池內污水經提升進入缺氧池與接觸氧化池中的回流消化液混合,缺氧池中放置填料作為反硝化的載體,對氨氮的去除效率高。
3、生物接觸氧化池:共分二級.總氧化時間6小時,采用彈性立體填料,該填料水特性十分*,不堵塞、比表面積大.易掛膜。生化池采用中心廊道微孔曝氣,污水在生化池內不斷充氧、混流,充分地與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觸,達到有機迅速降解作用。
4、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進入裝有斜管填料的沉淀池.設計表面負荷,5-2.4m3/m2.d。在二沉池內,污水實現固液分離,上清液通過出水堰均勻收集匯合后。經消毒排放;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生化池.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濃縮后集中處置。
5、消毒池:消毒措施可采用二氧化氯發生器、臭氧、紫外線、漂白粉等方式,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一般醫療廢水采用為二氧化抓進行消毒,消毒接觸時間不小于1小時。
1.沉降分離法
沉降分離法是利用油水兩相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進行分離的,屬一級處理。通過調整沉淀池的設計和操作參數,使油滴在重力作用下從廢水中脫離。
2.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處理含油廢水是利用多孔薄膜為分離介質,截留含油廢水中的油及表面活性劑而使水分子通過,達到油水分離目的。于排放要求高、處理量不大的含油廢水。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固體吸附劑對含油廢水中的溶解油及其它溶解性有機物進行表面吸附。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活性炭不僅對油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而且能同時有效地吸附廢水中的其它有機物,但吸附容量有限(對油一般為30—80mg/g),且成本高,再生困難,限制了它的應用。
4.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是通過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來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和油類物質。這一過程一般分為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兩個階段。好氧處理條件下,微生物通過利用氧氣分解有機物質和油類物質。厭氧處理則在無氧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分解廢水中有機污染物。
一般煉油廠將過濾作為去除生物二級處理出水中的殘留膠體和懸浮物的手段,放在生化處理之后,可看成深度處理技術,可作為活性炭或臭氧等深度處理技術的預處理。油和懸浮物的去除率可達60%~70%。投加助濾劑后,去除率可提高到90%以上。
多孔材料過濾:除去較粗大懸浮物的格篩。典型設備如格柵、篩網和撈毛機等。
除粒徑細微顆粒的微孔濾材:反滲透、超濾、納濾和電滲析等以特別的半透膜為過濾介質的設備。
顆粒材料過濾:利用濾料顆粒之間存在的孔隙使水穿過而懸浮物被截留。常用來使處理后水的渾濁度滿足用水要求。
海安含油廢水一體化處理設備污水凈化設備
1.4 吹脫汽提法
通過向廢水中通入載氣,使兩相充分接觸,廢水中溶解氣體和易揮發的溶質在氣液間傳質進入氣相,從而脫除污染物質。
石化廢水中需要進行吹脫和氣提處理的兩個主要污染物是H2S和氨,它們主要來源于脫硫、脫氮和加氫處理過程中被破壞的有機氮和有機硫組分。
也可以通過此方法脫除,但是效率低于硫和氮。
1.5 超濾法
超濾是利用超濾膜(孔徑約0.01~0.1μm)截留微小油珠,從而達到油水分離目的的方法。
吸附在油珠表面的活性劑或活性劑分子相互聚結成的膠束能被超濾膜截留。因此,超濾膜處理含油污水,不但能去除油,同時也能去除COD。
超濾法處理含油廢水的是:處理過程中不投加任何藥劑,操作簡單,處理出水一般可達到工藝回用水要求。
但因膜透水率較低,故處理成本較高。濃縮后的殘液(一般為處理水的5%左右)需進一步處置。
2化學法
化學法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常用的有化學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電解法等。
2.1 化學混凝法
化學混凝是用來去除水中無機物或有機膠體懸浮物的一種方法。它可除去固體懸浮物、膠體、可溶性重金屬鹽類、有機物、油類及顏色等。混凝處理受到廢水的pH、堿度、污染物的數量、粒子大小、溫度和攪拌等條件的影響。
為了更好地提高氣浮處理效果,在回流加壓溶氣氣浮工藝中向廢水中投入某種絮凝劑,使水中難沉淀的膠體狀懸浮顆粒或乳化污染物失穩,在互相碰撞的作用下,聚集、聚合或搭接形成較大的顆粒或絮狀物,從而使得污染物能夠更容易下沉或上浮而被去除。
2.2 電解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電流作用下,陽極表面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將難降解有機物氧化成CO2和H2O。該方法具有氧化能力強、操作簡便易于控制、無二次污染等有點,在現代工業廢水處理中越來越受到廣泛應用。
利用這種反應使污染成分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或生成氣體從水中溢出,使廢水得到凈化。
2.3 中和法
用化學方法消除廢水中過量的酸或堿,使其pH值達到中性左右的過程稱為中和。處理含酸廢水以無機堿為中和劑,處理堿性廢水以無機酸作中和劑。
中和處理應考慮以"以廢治廢"原則,亦可采用藥劑中和處理、中和處理可以連續進行,也可以間歇進行。
中和的方法有酸堿廢水中和、酸性廢水的藥劑中和法、酸性廢水的過濾中和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