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含油廢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污水凈化設施
隨著采油工業的迅速發展,不同企業所產生的含油廢水在性質和特性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一般情況下,含油廢水中的含油量從幾十毫克一升降到成千上萬毫克一升。根據油類的存在形式,油類廢水中的油類可分為以下類型:
一是浮油,粒徑在100微米以上,浮于水面,能產生生油層或油膜;
二是分散油,以小滴狀浮于水面,狀態不穩定,過一段時間后可能變成浮油,其粒徑一般都保持在10~100微米;
三是乳化油,如果廢水中含有活化劑,或混合物在高速旋轉之后,油滴可轉變為乳化液,穩定地分散于水中,其粒徑一般在10μm以下,處于0.1~2.0μm,單用靜置法難以實現分離;
四是溶解油,即用某種化學方法溶解后得到的油,它是分散的,而且粒徑很小,一般在0.1微米以內,由于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僅為5~51mg/L,因此這一比例一般不會超過0.5%。
含油廢水處理工藝包括以下幾種:
1、浮選。
這種方法又稱氣浮法,是目前國內外都非常重視的一種處理技術,不斷向水中通入氣體,產生大量的微小氣泡,使含油廢水中的微細油珠能附著于氣泡表面,與氣泡同時上升,到達水面后產生浮渣,再用撇油器等裝置將其除去。
這種方法通常用于懸浮物處理、分散油處理和乳化油處理,其出水油的實際濃度可降至20~30mg/L。根據產生氣泡的不同方式,可分為:電解法產生氣浮,壓力法產生氣浮,鼓氣法產生氣浮,一般采用壓力法產生氣浮。
2、生成法。
生物化學方法,即生物氧化,是利用微生物產生的生化效應來凈化廢水,對于油類物質來說,它屬于烴類有機物,在微生物自身的代謝過程中會分解一部分有機物,產生含二氧化碳的水。含油性廢水中,有機物一般呈乳化或溶解狀態,BOD5含量較高,有利于生物氧化;在含油量低于30mg/L的情況下,本工藝可有效地去除含油量。處理含油廢水可采用的生化工藝有:轉盤工藝、活性污泥工藝和過濾工藝。
其中,活性污泥法處理效果好,經常要求達到較高的處理效果,但要求水質保持穩定。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使用的生物膜與填料表面接觸,可為微生物的正常發育和繁殖提供場所,形成生態系統。
3、化學法
這種方法也稱為藥劑法,是通過藥劑的化學作用,將污水中的污染物轉化為對環境和人體無害的物質,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其中的是氧化還原、沉淀、中和等工藝。而對含油廢水,目前主要采用混凝法,它是指在廢水中加入絮凝劑,完成水解后產生膠團,使乳化油中和,使油粒聚集,增大粒徑,產生絮狀物,吸附細油滴,最終以氣浮或沉降的方式分離油水。本發明主要應用于依靠重力難以分離的含油廢水中,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效果好等優點。
一般從事油脂加工產品行業中,在生產中的煉油、渣油分離、過濾等工藝會產生一定的工藝生產廢水及地面清洗水。這類廢水主要油脂(可懸浮油)量大、COD和氨氮含量高,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后才可以進行排放。
先對大塊的懸浮油脂通過格柵進行攔截,而對于密度小的顆粒或膠體可通過氣浮機配合加藥絮凝結合溶氣,使絮凝體上浮的處理方式進行固液分離的到得到澄清透明的出水。對于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可以利用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菌的作用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生化處理使用兩級A/O可以有效地解決高COD和氨氮的問題。利用缺氧與好氧結合,在缺氧池中發生反硝化反應,使廢水中的硝酸鹽大量減少;在好氧池中發生硝化反應,從而降低廢水的氨氮含量;COD則被微生物的吸附和新陳代謝作用利用掉而得到去除。
上述的處理工藝經過多次試驗以及實際工程應用表明,該工藝對污染物去除效率非常好,且抗沖擊力強、出水穩定。總而言之煉油廢水的水質差異大,簡單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較為理想的方法的使用物理、化學及生物處理三者結合。具體各個階段使用何種工藝,則需要專業工程師根據實際水質情況,本著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結合的理念進行考慮選擇。
含油廢水來源很廣,凡是與油接觸過的水,都含油。其通常指含礦物油與合成油的廢水。工業含油廢水處理中其主要來源于石油、石油化工、鋼鐵、焦化、煤氣發生站、機械加工等。
工業含油廢水特點:1、油類物質含量高2、有機污染嚴重3、pH值變化大4、有毒有害物質5、含重金屬離子
啟東含油廢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污水凈化設施
此類廢水排入水體,將覆蓋水面隔絕空氣,造成水體缺氧而破壞生態,必須經過妥善處理后才能排放。
石油與石油化工排出的廢水含油量常介于150-1000ml/L之間,除含油外,還含有硫化物、酚、氰等毒性物質。
機械加工的含油廢水,主要為乳化液,由80-90%以上的水和10-20%的油組成,在設備運轉中有些潤滑油也滲入乳化液在,使乳化液的含油量大增,可達數萬毫升/升。
鋼鐵廠的含油廢水,含油量介于30-1200mg/L,這種廢水除含油外,還含有大量的氧化鐵皮。
含油廢水中的油按存在狀態分類,主要有浮油、溶解油、分散油和乳化油等,按化學成分來分類,主要有石油類、潤滑油、焦油、皂類、蠟、燃油、脂肪油、礦物油、植物油等。
含油廢水的來源于石油開采、油田、食品廢水、屠宰廢水、機械制造、金屬加工、焦化廢水、煤焦油加氫深加工、橡膠廢水、煉油廠、清洗廢水、化妝品乳化液廢水、切削液廢水、船舶運輸清洗、石油化工廢水、紡織廢水、制革廢水、鐵路交通運輸、煤礦污水、選礦廢水等。目前常用的含油廢水處理方法有:重力及機械分離法、氣浮法、絮凝法、吸附法、生化法。而這些含油廢水來源不同,它的含油成分也不同,那么處理方法會一樣嗎?
在晶立捷處理的案例中。一個案例是食品加工廢水,主要提煉油脂過程產生的大量含油廢水,另一個案例則是化工廢水,生產過程排放大量的油脂。它們的含油量都相當高,僅用傳統的生化處理是無法解決,特別是化工廢水,成分更為復雜。
食品加工廢水的廢水量為300m3/d,COD濃度在5000mg/L,而它的油脂廢水容易處理,相比化工廢水的可生化性好很多。
化工廢水則是難處理得多,除了有機濃度高的情況下以外(30000mg/L),還有就是呈現酸性(2-3)且生物難以降解,以至于簡單的氣浮無法滿足預處理工藝。無論是從效果來看,還是藥劑成本來看,都是不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