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造紙廢水處理一體化處理設備安裝指導
目前我國廢紙造紙廢水的處理基本上分為沉淀或氣浮的物化法和物化加生化的聯合處理法。
采用氣浮或沉淀方法,通過投加混凝劑,可去除絕大部分SS,同時去除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及部分溶解性COD和BOD5。其典型的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廢水→篩網→集水池→氣浮或沉淀→排放
氣浮和沉淀均為物化處理方法,處理效果與選用的設備、工藝參數、混凝劑等有關,其COD去除率一般高于制漿中段水的COD去除率,通常能達到70%~85%。對噸紙廢水排放量>150m3、濃度較低的中小型廢紙造紙企業,通過氣浮或沉淀處理,出水水質指標可達到或接近國家排放標準。
對于噸紙廢水排放量較低、廢水含COD較高的大中型廢紙造紙企業,期望通過單級氣浮或沉淀的物化方法達到排放標準有較大的難度,因為可溶性COD、BOD5主要需通過生化方法才能有效去除。一般,當執行COD≤100mg/L的排放標準時,原水COD濃度不宜超過600~800mg/L;當執行COD≤150mg/L的排放標準時,原COD濃度不宜超過800~1000mg/L。因此,在原水SS和COD濃度較高時,應在一級物化處理之后接生化方法處理,使處理出水最終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要求。
物化加生化處理方法的典型工藝流程如下:
廢水→篩網→調節→沉淀或氣浮→A/O或接觸氧化→二沉池→排放
對COD的要求嚴格,工藝的替代性,要求就越發的高。在美國、歐洲等國家采用了MBFB工藝,MBFB能有效除去微污染水體中氨氮、COD和其它難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機物等。
膜生物流化床工藝(MBFB)以生物流化床為基礎,以粉末活性炭(Pow-deredactivatedcarbon,簡稱PAC)為載體,結合膜生物反應器工藝(Membranebioreactor,簡稱MBR)的固液分離技術,使反應器集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微生物降解和膜的高效分離作用為一體。使水體中難以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與在曝氣條件下處于流化狀態的活性炭粉末進行充分地傳質、混合,被吸附、富集在活性炭表面,使活性炭表面形成局部污染物濃縮區域;粉末活性炭同時也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特殊的表面,其多孔的表面吸附了大量微生物菌群,特別是以目標污染物為代謝底物的微生物菌群;同時,粉末活性炭對水體中溶解氧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高溶解氧條件下,微生物對富集在活性炭表面小分子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然后利用陶瓷膜分離系統將水和吸附了有機物的粉末活性炭等懸浮顆粒分開,通過錯流過濾,進一步凈化污水,使其達到中水回用標準。
連云港造紙廢水處理一體化處理設備安裝指導
中段廢水預處理由斜網過濾、初沉池以及調節池等組成。本工藝中采用斜網代替常規的格柵來回收紙漿纖維,分離出的紙漿回用到造紙工藝中,廢水則進入集水池,以潛污泵提升至沉淀池,進步一去除廢水殘留的紙漿纖維等懸浮物。初級沉淀池出水則自流進入調節池,均化水質、水量,減少對后續生物處理過程的沖擊。
調節池的出水經提升泵提升至選擇池,在選擇池中保持溶解氧水平為缺氧運行狀態,對入生化反應池,通過鼓風機送入充足的氧氣,進行充分的好癢反應,以去除廢水中的BOD等污染物。由于造紙廢水的營養不均衡,缺乏氮、磷等微生物必需的營養物質,因此還應在選擇池中投入所需的氮、磷營養元素,以保證好氧池的污泥活性和去除效率。好氧池出水經過二沉池的分離作用實現泥水分離,出水可以滿足達標排放。
深度處理主要是為了保證在冬季氣溫較低情況下處理達標的補充措施,通過向二沉池的出水中加入聚鋁、聚鐵或輔配藥劑的辦法,藥劑和廢水經管道混合器充分混合后,形成較大的礬花,在混凝沉淀池中實現泥水分離,保證出水穩定達標。
初沉池、二沉池以及混凝沉淀池的污泥輸送至污泥濃縮池,然后用螺桿泵送入污泥脫水機房脫水,脫水后形成的泥餅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