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廢水一體化凈化
人工快速滲濾系統(簡稱CRI系統)是一種新型污水生態治理技術,是建立在快滲系統(RI)的基礎上,CRI系統是針對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小城鎮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生態工程技術,正成為國內研究和應用的熱點。CRI系統根據滲濾介質以及介質上繁殖的微生物對水中污染物質的吸附、截留以及分解,達到污水凈化的效果,CRI系統特殊的結構以及進水形式,因此滲濾介質表面的微生物菌相多種多樣,根據進水周期的改變,滲濾介質表面兼具好氧、兼氧、厭氧的功能,實現對污水的處理,同時,在處理過程中不用添加藥劑,也不會用到機械曝氣等大耗能設備,很大程度減少處理設施的投資和運行資金,為低耗高效的污水生態處理技術。具有占地面積相對傳統土地處理技術較小,工藝過程相對簡單,投入資金低,運行成本低等特點,對我國小城鎮生活廢水和受到污染的地表水處理具有明顯優勢和重要的應用價值。
目前,生物脫氮技術大多相關機理研究還不夠深入,大多工藝技術依然處于實驗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在實際應用或已有研究中發現NO2-很容易被氧化變成NO3-,這就難以實現短程硝化反硝化。因此,要想實現短程硝化反硝化NO2-直接轉化為N2就必須使CRI系統內維持較高濃度的NO2-,如何控制各個因素使NO2-較高濃度的累積成為研究的重點。
(2)現今在好氧反硝化的應用上,不管是根據宏觀環境理論或者是微環境理論來說明,依然無法丟掉傳統的好氧厭氧生物脫氮模型,往往所講的反硝化,本質中依然是缺氧微環境中的反硝化,難以稱為絕對意義上的好氧反硝化,無法展現出好氧反硝化工藝的優點。另外,現今篩選出的好氧反硝化菌大多數功效低下,往往只能在DO在2mg/L之下的情況中表現出反硝化活性。在我國,好氧反硝化的研究剛剛起步,但是優勢明顯,肯定會成為未來污水生物脫氮的研究重點。
南京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廢水一體化凈化
一般來說,生物脫氮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有機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轉化為氨氮。第二步是氨氮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氧化為硝態氮。第三步是在缺氧狀態下,反硝化菌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硝態氮還原成氣態氮,排放到大氣中。有研究表明:在硝化和反硝化的過程中,有些細菌能利用亞硝酸根或硝酸根作為電子受體直接將氨態氮氧化為氣態氮。這一發現將為新型脫氮工藝的研發奠定理論基礎。
生物除磷是指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吸收磷,在好氧條件下過量釋放磷的一種生理變化現象,這一現象被稱為luxuryuptake現象。有研究發現:有一種兼性反硝化細菌能將硝酸根做為電子受體,將硝酸根轉化為氣態氮,并產生生物除磷作用。總而言之,生物脫氮除磷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將有機氮及有機磷分解、轉化。
2、傳統生物脫氮除磷典型工藝
傳統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大體上可以分為2大類,一是按時間順序分布的,如SBR工藝;二是按空間順序分布的,如A2/0工藝。而氧化溝工藝既是按時間順序分布的工藝,也是按空間順序分布的工藝。這些工藝已被廣泛研究并應用,同時取得了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