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塑料顆粒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在印制電路板(PCB)生產中,內、外層蝕刻線、顯影線、去膜線等顯影、去膜工段,會產生一定量的高CODCr(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堿性有機廢水,通常稱為油墨廢水。油墨的成份主要是由樹脂、填料、顏料、助劑和溶劑等組成,其主要成分樹脂是大分子有機物,呈弱酸性,能與堿性的顯影液Na2CO3、去膜液NaOH發生反應從而溶解到顯影液和去膜液中,產生油墨廢水。溶解在廢水中的大量有機物是導致油墨廢水CODCr高的主要原因,其CODCr可高達10000mg/L以上。由于此類廢水水量較大,作為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的公司處理成本較高,大部分線路板企業都是排入廢水處理系統自行處理,雖然其水量只占總水量的約5%,但其CODCr總量占總體廢水CODCr總量的60%以上。因此,此類廢水CODCr處理效果的好壞,對于整體廢水CODCr達標至關重要。
1.2 行業處理工藝現狀
行業內處理油墨廢水,常規工藝主要采用酸析+氣浮的組合工藝。一方面,該工藝對于CODCr的去除率有限,且處理后廢水進入后端系統處理難度較大,對于廢水CODCr排放限值低的企業來說,可能有超標的風險;另一方面,采用該工藝存在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設備腐蝕快等問題。
重金屬廢水是工業廢水中較難處理的一種,重金屬廢水是指冶煉、電解、電鍍、機械制造、化工、電子等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含有重金屬的廢水,如鉻、銅、鋅、汞、鎘、鎳等這類金屬污染物。這類廢水毒性強,在自然條件作用下難以被降解,并通過土壤、水、空氣傳遞,尤其會影響食物鏈動植物生長,進而危害人類健康,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近年來,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已備受重視,國內外的科研機構研發出了多種處理技術。本文對重金屬廢水的傳統處理方法及其優缺點進行了綜述,介紹了一種新型、高效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旋轉磁場微電弧技術。
1、重金屬廢水的傳統處理方法
現在廣泛應用的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學沉淀法、吸附法、膜分離法以及生物法等。
1.1 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鋇鹽沉淀法等。其中,中和沉淀法是目前工業上應用的方法,它具有去除范圍廣、效率高、經濟簡便的特點,但需要添加大量化學藥劑,并產生較多的化學污泥,離子返溶造成不達標排放,處理水難以回用,存在二次污染問題。
1.2 吸附法
吸附法可分為物理吸附法、樹脂吸附法、生物吸附法。吸附法主要是在重金屬化學形態不被改變的前提下,利用吸附劑的結構以吸附分離的方式去除水中重金屬。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硅藻土、、二氧化硅、天然高分子及離子交換樹脂等,其中天然沸石吸附能力,也是用于重金屬廢水處理的礦物材料。但由于吸附劑吸附容量有限,選擇性高,所以吸附法應用范圍限制在低濃度、單組分的重金屬廢水的處理中,而且吸附法還存在投資較大、運行費用較高、污泥產生量大、處理后的水難以穩定達標排放等問題。
新沂塑料顆粒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膜分離法是利用高分子所具有的選擇性來進行物質分離的技術,是利用一種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壓力作用下,不改變溶液中化學形態的基礎上,將混合物進行分離、濃縮、提純的技術。膜技術包括反滲透、超濾、電滲析、液膜和滲透蒸發等。目前,反滲透和超濾膜在電鍍廢水處理中已得到廣泛應用。膜技術設備簡單,去除范圍廣,處理效率高,但存在膜組件價格高、使用過程中膜污染、膜通量下降以及同分異構體就無法實現分離的問題,影響了膜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廣泛應用,主要作為常規處理的后續處理。
1.4 生物法
生物法分為植物修復法、生物絮凝法。植物修復法是利用植物通過吸收沉淀和絮凝等作用降低水中重金屬含量,但治理效率較低,并且由于一種植物只吸收一種或兩種重金屬,難以全面消除所有污染物;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和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進行絮凝沉淀的一種除污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微生物絮凝劑都還處在實驗階段,工業化生產的經濟成本較高,同時活體的微生物絮凝劑保存困難,所以限制了微生物絮凝劑的大規模應用。
2、旋轉磁場微電弧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
旋轉磁場微電弧處理技術是一種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在遵循化學反應定律的基礎上,通過系統核心部件Plazer-RF設備工作區域中導磁性工件的高速旋轉產生強烈電流和數量龐大的微電弧,瞬間增強化學動力反應,達到破壞流體結構、減弱分子內和原子間的聯接效果,將硫酸鹽藥劑快速分解、反應,促使氫氧根與金屬離子形成氫氧化的不溶物質,達到高效去除重金屬的目的;同時,依靠高濃度負離子的存在消滅流體中致病微生物和病原體。
旋轉磁場微電弧污水處理技術從根本上強化了動力性能,大幅提升化學反率及反應充分度,減少藥劑投放量、輔助設備數量和體積,從而在保證低本、高效處理涉重廢水的同時,能夠解決污水中病原微生物、有毒物和污染物無法處理的難題,實現污水無害化和水資源循環利用以及重金屬的回收利用,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