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3月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2021年02月02日,《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入貫徹黨的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碳中和認證是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CO2e) 可以與自然碳匯和/或碳信用額度相抵銷的一種碳足跡。
NOA|挪亞可對各類組織、產品、活動以及部分范圍三排放類別提供符合PAS 2060、ISO14068標準認證。
組織碳中和:
依據PAS2060將碳中和遠期目標分解到各實施年度,旨在引導制造業企業穩步、可持續的推進碳中和碳披露的實施。具體實施步驟包括:基準期核查、頒發承諾證書、節能降碳自主減排、碳抵消、承諾期年度核查、頒發碳中和實施證書等。
產品碳中和:
通過核算產品碳足跡獲知具體某一型號產品全生命周期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購買綠電、碳匯等方式抵消產品的碳足跡,使產品成為“零碳產品”。
活動碳中和:
通過對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審定,優先實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再通過碳抵消等手段中和大型活動實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碳中和。
PAS 2060-2014 碳中和論證規范
ISO14068碳中和及相關聲明實現溫室氣體中和的要求與原則
○ 根據企業碳中和戰略,提高能效,降低能耗與排放,使經濟發展與化石能源逐漸脫鉤,可再生能源逐漸替代化石能源,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
○ 有助于企業加強綠色技術研發,建立高技術、高能效、低排放的低碳或零碳工廠,在推動企業低碳技術轉型的同時,降本增效,并滿足能耗/排放限額目標;
○ 增強了組織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一致性和公開性,提高了可信度和透明度;
○ 使組織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與其溫室氣體資產或負債相關的風險,有助于促進企業環保合規降低環境監管風險;
○ 有助于企業識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
○ 有助于企業展示負責任、高科技、綠色低碳的企業形象,獲得更多的公眾、優質客戶及投資人關注和認可;
○ 有利于提升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客戶和消費者)的信心。有助于利益相關方作出決定時提供有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