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焦化污泥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專業解答
隨著環保要求的日趨嚴格,焦化廠污水指標的要求日趨嚴格,各單位均采用各種技術確保污水指標達標,但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生化污泥量的增加,污泥配煤成為獨立焦化廠現階段的路。我公司配煤結構以氣煤為主,配入量達到了50%以上,如何在保證焦炭質量穩定的同時實現污泥的全部回配成為配煤、質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經過一年半的研究和改進,我公司實現了污泥配入量從0%提至2.5‰,最終穩定在5‰,且此技術已完成了申報。
1、污泥指標
根據污泥指標(表1),污水廠污泥具有水分高、灰分高、硫份高、無結焦性、破壞結焦性等特點,說明污泥中的有機物較少,這與水處理工藝有關。其中灰分、硫份可以通過調劑煤種進行調整;G值和Y值是0,可以選用粘結性和結焦性好的煤種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減少用量以減少負面作用;因水分大和污泥成分原因,造成了污泥黏性大,不容易均勻摻混,這反而是配煤煉焦的難題。
解決污泥與煤炭的摻配均勻性是首要任務,經過對濕污泥和干污泥進行人工、鏟車攪拌試驗,污泥均成團塊狀,無法實現均勻摻混,且造成了工作量大、現場衛生差等。
經過對螺旋輸送機配煤進行考察,發現作業現場衛生較差,且容易受到冬季冰凍期影響,工作效率低下,也無法實現均勻摻配。
鑒于對混勻摻配工藝的考察,結合混凝土攪拌的特性,配煤小組選取攪拌站的模式,經過從小攪拌機至攪拌站的試驗結果,核算出攪拌站的型號,以提高工作效率。
3、煤種
鑒于污泥的特征指標,對污泥進行不同比例和不同煤種的摻混試驗,以檢驗對煤質的負面影響(精煤與污泥摻拌后的產物簡稱泥煤
在污泥處理中,將污泥焚燒時所產生的熱量用于污泥干化,能夠大幅節約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進行污泥干化時,污泥中的初始含水率以及干化后的目標含水率是決定能源消耗大小的關鍵所在。污泥干化焚燒系統作為污泥干化和焚燒的重要設備,其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在波動過程中也會影響其運行模式,進而影響系統對能耗的節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污泥干化焚燒系統的相關運行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探尋的污泥干化焚燒運行模式,限度的發揮節能降耗優勢。
1、污泥干化焚燒系統介紹
在污泥干化焚燒系統中,主要分成污泥干化單元和熱能利用單元兩個部分組成,該系統在進行污泥干化時,為防止污泥黏滯在輸送管道的內表面,需要先將絕大部分的濕污泥利用污泥干化機進行干化,待濕污泥干化至的含水率時,再將其與剩余部分的濕污泥進行混合,然后共同送入到焚燒爐中進行燃燒。此時,熱能利用單元便會將焚燒爐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輸送到污泥干化單元來進行利用。
泥在進入焚燒爐時的物理顯熱由qts表示,一次與二次風的顯熱由qx表示,焚燒爐中的蒸氣能由qst表示,煙氣中含有的能量由qh表示,可燃氣燃燒時所具有的能量由qth表示,排灰渣顯熱及可燃因體未燃燒時所具有的能量分別由qash與qasht表示,焚燒爐的熱能損失量由qg表示。
3、污泥干化焚燒系統的運行策略
(1)污泥含水率的控制。從污泥干化焚燒的能量平衡模型可以了解到,污泥含水率超過60%時,如果不在爐內投入輔助燃料,爐內溫度是無法達到850℃以上的,這也造成余熱鍋爐難以產生足夠壓強的高溫煙氣與足夠溫度的飽和蒸汽。根據焚燒爐的能量平衡關系,可以推斷出在不使用任何輔助燃料時,污泥在入爐前所具有的不同含水率,與之對應的理論床溫,并可找出爐溫在達到850℃以上時的污泥含水率。
寧波市焦化污泥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專業解答
(2)運行負荷的控制。據實踐表明,如果入爐污泥的含水率控制在60%左右時,則其干化后的含水率可達到40%,其運行負荷會呈現出70%至120%的波動幅度,當增加污泥處理量時,則所消耗的能量及焚燒時的能量會進行線性增加,不過其干化時的能耗要更大。如果系統以低于預期負荷的方式進行設計,需少量補充能量至干化系統中,如果系統以高于預期負荷的方式進行設計,則需相應增加干化系統中的能量補充。在分析過程中,需把波動負荷在干化與焚燒兩個單元上進行分攤,在確保入爐污泥的含水率控制在60%的前提下,根據運行負荷與設計值的實際對比情況來調節干化系統中的能量補充,這樣便可限度的減少干化系統對能量的需求量。
(3)污泥熱值的控制。在污泥干化焚燒系統運行過程中,污泥在進廠時其泥質會因各種因素而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污泥熱值給系統運行效率所造成的影響。依據上文中的能量平衡模型可知,如果系統按照設計中的規定進行污泥處理時,則污泥熱值的波動范圍在20%以內,當增加污泥熱值時,則其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會進行線性增加,考慮到污泥熱值不會對干化過程的能量損耗有較為明顯的影響,因此對干化系統的能量補充也會隨之降低,如果污泥在進廠時其熱值比設計值要低,則當污泥在入爐時的含水率是60%時,應在爐內添加輔助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