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污水處理設備多年租賃經驗
可知,隨著實驗的進行,混凝段和生物段對CODCr的去除效果逐漸提高。進水CODCr的濃度為172.1~378.0mg/L,混凝段出水CODCr的濃度為110.9~181.2mg/L
環芳烴、有害的微生物、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等有害物質,已被國家列為危險固體廢棄物,如果處置不當,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陜北地處干旱、缺水地區,其生態環境脆弱,含油污泥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更為嚴重。目前,溶劑萃取、熱化學洗滌、固化法、生物處理等是常用的處理方法,但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加入輔助燃料混燒是含油污泥常用的處理方法之一。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對于含水率高的污泥需要進行預處理來降低含水率及黏度,并且需要加入輔助燃料來保持一定的燃燒溫度,還需要對燃燒的煙氣及殘渣進行處理,以免產生二次污染。含油污泥顆粒化燃料制備及清潔燃燒不同于混燒,是在污泥中加入一定的處理藥劑使其快速破乳、干化并提高其熱值,形成顆粒化的燃料,利用煙氣污染物控制技術使其燃燒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值達到國家控制標準,實現含油污泥的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謝水祥等開發了一種含油污泥處理劑,能使大港油田、新疆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等含油污泥迅速破乳,其干化物燃燒后灰渣與燃煤混燒排放的煙氣均滿足我國相關排放標準要求。我國于2014年頒布施行了新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煙氣中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限值由900mg/m3降低至400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限值為400mg/m3,而文獻檢索國內關于含油污泥燃料化處理劑的作用機理研究報道很少,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我們課題組一直專注于油氣田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的研究
理劑與含油污泥混合后,破乳劑分子迅速吸附進入懸浮乳狀液油水界面層內,破壞油水界面膜,少量的分散相粒子聚結成團,在攪拌及其他組分的作用下,進一步聚結成大液滴,使含油污泥迅速破乳,含油污泥中的絮體水、毛細水從含油污泥中游離出來,從而加快了含油污泥的干燥。
同時,干化劑和疏散劑加大了油泥顆粒的間隙,降低了油泥黏度,污泥內部彼此不再粘連和結塊,物料性質得到有效改善;混合樣品表面積增大,利于水分的揮發,同時疏散劑還能增加污泥的熱值。催化劑充分利用含油污泥中的有機物和潛在熱量,促進其更易于燃燒,使其可作熱電廠等單位的燃料使用。
2.3 燃燒煙氣污染物控制技術與殘渣分析
國家環保部于2014年7月頒布施行了新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同時廢止了GB13271-2001。新的標準規定對于燃煤鍋爐,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限值
,還需要對燃燒的煙氣及殘渣進行處理,以免產生二次污染。含油污泥顆粒化燃料制備及清潔燃燒不同于混燒,是在污泥中加入一定的處理藥劑使其快速破乳、干化并提高其熱值,形成顆粒化的燃料,利用煙氣污染物控制技術使其燃燒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值達到國家控制標準,實現含油污泥的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謝水祥等開發了一種含油污泥處理劑,能使大港油田、新疆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等含油污泥迅速破乳,其干化物燃燒后灰渣與燃煤混燒排放的煙氣均滿足我國相關排放標準要求。我國于2014年頒布施行了新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煙氣中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限值由900mg/m3降低至400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限值為400mg/m3,而文獻檢索國內關于含油污泥燃料化處理劑的作用機理研究報道很少,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我們課題組一直專注于油氣田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先后研究了含油污泥低溫催化熱解技術,熱氧化技術。延長石油每年產生含油污泥達15×104t以上,為了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同時,回收利用含油污泥中所含潛在能量,研究了燃料化處理劑對延長油田含油污泥性質的影響及作用機理,設計了燃料化處理劑復配實驗。經復配制成的燃料熱值達到5273kCal/kg;在顆粒化燃料中加入2.0%的脫硫劑DS可使燃燒煙氣中各項污染物濃度均低于《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規定的限值,為含油污泥的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1、實驗部分
酸堿污水處理設備多年租賃經驗1.1 實驗儀器及方法
污泥含水率采用GB/T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測定蒸餾法》測定,含油率采用索氏提取法測定,固含量通過差減法得到;元素分析使用VarioELIII元素分析儀,依照SH/T0656-2008《石油產品及潤滑劑中碳,氫,氮測定法》進行分析;使用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SM-6390A型掃描電鏡對樣品進行觀察;使用PerkinElmerNexION3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依照DB43/T122
大幅降低,由900mg/m3降低至400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限值為400mg/m3。
利用嶗應3012H型(新08代)自動煙塵(氣)測試儀對制備的顆粒化燃料的燃燒煙氣進行了監測分析,監測結果表明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濃度達到了450mg/L,超過了標準GB13271-2014規定的限值,必須對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濃度進行控制。通過脫硫劑種類及加量優選實驗發現,當加入2.0%脫硫劑DS后,燃燒煙氣中各項污染物濃度均低于《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規定的限值(見表4),可
,先后研究了含油污泥低溫催化熱解技術,熱氧化技術。延長石油每年產生含油污泥達15×104t以上,為了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同時,回收利用含油污泥中所含潛在能量,研究了燃料化處理劑對延長油田含油污泥性質的影響及作用機理,設計了燃料化處理劑復配實驗。經復配制成的燃料熱值達到5273kCal/kg;在顆粒化燃料中加入2.0%的脫硫劑DS可使燃燒煙氣中各項污染物濃度均低于《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規定的限值,為含油污泥的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1、實驗部分
1.1 實驗儀器及方法
污泥含水率采用GB/T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測定蒸餾法》測定,含油率采用索氏提取法測定,固含量通過差減法得到;元素分析使用VarioELIII元素分析儀,依照SH/T0656-2008《石油產品及潤滑劑中碳,氫,氮測定法》進行分析;使用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SM-6390A型掃描電鏡對樣品進行觀察;使用PerkinElmerNexION3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依照DB43/T1220-2016《土壤中銅、鋅、鉛、鎘、鉻、汞、砷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對殘渣中的重金屬含量進行測定;燃料熱值用XRY-1A型氧彈熱量計測量;燃燒在合肥科晶材料技術有限公司GSL-1500X管式加熱爐中進行,煙氣用嶗應3012H型自動煙塵(氣)測試儀分析。將盛有顆粒化燃料的坩堝放入加熱爐,調節氧氣流量為80mL/min,升溫速率為15℃/min條件下,當爐溫升到250℃時,將煙氣接收管連接到加熱爐煙氣出口上,用煙氣分析儀對污染物組分進行實時在線分析,從300℃時開始,每隔10℃記錄一次煙氣中污染物的濃度數據,直至燒至800℃為止。
1.2 實驗物料
含油污泥樣品取自延長油田沉降罐罐底泥,呈黑褐色黏稠狀。通過實
,去除率為15.2%~52.1%;生物段出水CODCr的濃度為76.6~112.3mg/L,去除率為20.9%~40.0%。混凝工藝對CODCr的平均去除率為31.9%,生物工藝對CODCr的平均去除率為31.9%,平均總去除率為53.5%。上述結果表明,混凝工藝和生物工藝對CODCr的去除能力相當。單獨的混凝工藝僅能保證出水CODCr濃度在150mg/L左右,不能達到排放標準,而將其與生物工藝相結合,能夠使出水CODCr濃度維持在120mg/L以下,可達76.6mg/L,穩定地達到排放要求。因此,混凝-生物工藝對于CODCr的去除發揮了良好的協同作用。
2.3 組合工藝對石油類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