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淀粉污水處理設備價格占地面積小
該處理站的食堂廢水、衛生間、辦公樓廢水進入污水管網前,需要對其進行預處理,以防止堵塞管道和水泵,主要預處理措施包括化糞池和隔油隔渣池。化糞池是處理糞便并加以過濾沉淀的設備,隔油隔渣池用于攔截員工食堂排放廢水中含有的大量飯菜殘渣和浮油,以減輕后續處理設施的處理負荷。經前端預處理后廢水進入服務區污水站進行處理。
格柵井主要用于攔截懸浮物和毛發,之后廢水經過沉砂隔油池,少量溶解性的含油廢水沿水平方向緩慢流動,在流動中油上浮至水面,泥砂以及易沉降的無機性顆粒物沉淀在池底,之后廢水在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節,調節池采用上部蓋板的全封閉形式,確保無異味散出。
廢水在調節池通過提升泵提升進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處理方法是一種介于好氧和厭氧處理法之間的方法,和其他工藝組合可以降低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該處理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將難降解有機物分解成易降解有機物,同時將大分子有機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可以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的生化處理做好準備。
水解酸化池出水進入A/O池,A/O生物脫氮工藝是由缺氧和好氧兩部分反應組成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污水進入缺氧池后,依次經歷缺氧反硝化、好氧去有機物和硝化的階段,流程的特點是前置反硝化,硝化后部分出水回流到反硝化池,以提供
計要點
2.1 廢水收集系統的設置
運煤建筑的地面沖洗水、空預器的沖洗水、除塵器和鍋爐地面沖洗水、鍋爐連排污水、鍋爐化學清洗廢液及停爐保護廢水等,均收集于鍋爐房附近設置的機組排水槽內,然后由排污泵排人廢水集中處理區的非經常性廢水儲存池內。
除鹽水設備再生廢水、反滲透系統濃排水及化驗室排水等,均收集與鍋爐補給水處理車間設置的中和池內,由排污泵輸送至廢水儲存池進行處理;設回收池,收集過濾器的反沖洗污水,由泵打人原水預處理系統進行處理。也有一些電廠將反滲透濃排水單獨收集以后,作為過濾器的反洗水源或者是作為煤場的噴淋用水。
汽機凝結水的精處理設備,通常布置在主廠房內。同時設收集池,再生廢水均通過溝道流人廢水收集池,然后通過泵將再生廢水水送人廢水處理區的廢水儲存池,進行中和處理。
鍋爐房、升壓站和油庫等區域內產生的含油廢水,一般設置油水分離裝置,經油水分離器分離出油后的廢水,可進一步處理后循環利用,或作為儲煤場的噴淋水源
運煤系統建筑物產生的沖洗廢水,主要是懸浮顆粒物嚴重超標。通常在廠區內設置煤水澄清池,用于收集和處理運煤系統沖洗廢水。煤水澄清池出水一般用作煤場噴淋水或輸煤系統沖洗水,當水質不合格時,可考慮送人廢水處理系統處理。
源水預處理系統的排污可直接送入污泥濃縮池,最后由污泥泵送人脫水機脫水或送人鍋爐燃燒處理;上層清水混入原水預處理進水中再處理。
要想保證廢水按質收集及利用,使不合格水不外泄,電廠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廢水收集系統。
2.2 廢水處理系統出力的確定
確定廢水處理系統的處理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將一項最大的非經常性廢水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的處理量(m3/h)加上每小時平均處理經常性廢水量(m3/h),兩種廢水在一小時內需要完成的處理量之和作為系統的處理量。
2)根據全廠自然年預計廢水排放量和全年運行小時數,計算系統的處理量(m3/h)。
由于各個電廠的運行工況不同,導致單位系統產生的廢水量差異很大,如供熱機組化水系統產生的廢水量就遠大于發電機組。根據國內諸多電廠運行統計數據,廢水集中處理裝置設計出力:兩臺300MW等級(2x300MW和2x350MW)機組為801T13/h~100in3/h,兩臺600MW等級(2x600MW和2x660MW)機組為120n13/h~160m3/h。
2.3 主要設備及構筑物
1)廢水池
由于不同系統產生的廢水的水質差異較大,為均勻水質,讓不同水質相互作用(如酸、堿廢水相互中和),使其均勻一致,以減少處理時化學藥劑耗量,同時為調節排水高峰期的流量,在設計廢水儲存池時,必須考慮足夠的容量。根據這些年國內相關電廠設計及運行經驗來看,一般兩臺30萬等級(2x300MW和2x350MW)機組廢水儲存池容量按3000m3~5000m3考慮,兩臺60萬等級(2x600MW和2x660MW)機組廢水儲存池容量按6000m3~8000m3考慮。
2)PH調整池
當對廢水進行連續處理時,PH調整池的水容積可按照廢水在其內停留10min~15min考慮。PH調整池應考慮攪拌措施。
3)反應池
當對廢水進行連續處理時,反應池的水容積可按照廢水在其內停留不少于5min考慮,且應考慮攪拌措施。
4)澄清池
銅陵淀粉污水處理設備價格占地面積小廢水處理系統中一般使用的澄清池有懸浮泥渣型澄清池和斜管(板)澄清器。
5)濃縮池
濃縮池的選擇與進出水的含泥量有關,還與廢水處理系統的儲存能力有關。根據相關工程設計及運行經驗,進入濃縮池污泥含水率98%~99%,濃縮后的污泥含水率95%~98%,污泥濃縮時間不宜小于12h,但也不應超過24h。
硝酸鹽。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碳源,將回流混合液中帶入的大量NO3-N和NO2-N還原為N2釋放至空氣中,使廢水中BOD5和TN濃度大幅度下降;在好氧池中,有機物被微生物降解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有機氮被氨化繼而被硝化,使NH3-N濃度顯著下降。伴隨著硝化過程,NO3-N的濃度增加,含NO3-N的混合液由好氧池末端的混合液回流泵回流至缺氧池完成反硝化過程。該階段完成后,好氧池的出水進入二沉池,實現泥水分離,沉淀池的上清液自流進入消毒池,之后經消毒達標排放。
二沉池的沉淀污泥,一部分由污泥泵回流至好氧池前段,另一部分剩余污泥則由污泥泵抽至污泥儲池進行儲存,定期清理外運。
3、主要工藝單體及設計參數
3.1 格柵井/沉砂隔油池
格柵井中設置機械格柵,攔截污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懸浮物,并去除廢水中易沉降的無機性顆粒物,同時將水中的浮油隔出,沉砂隔油池定期清理。設計水量150m3/d,設計尺寸為5.0m×1.0m×3.5m,有效水深為2.5m,結構形式為鋼砼結構,主要設備為RXG500機械格柵。
3.2 調節池
調節池用來調節來水水量和水質,使后續處理設備和工藝構筑物能穩定運行。設計水量150m3/d,設計尺寸為7.0m×5.0m×4.5m,有效水深為3.0m,設計停留時間為17h,池底設置穿孔攪拌裝置,以防止池子底部積泥,主要設備為污水提升泵2臺,1用1備。
3.3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階段主要利用的是水解酸化菌,這類微生物具有種類繁多,代謝能力強,繁殖速度快,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強等特點。水解酸化池可以將廢水中部分難降解的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質分解為易降解的簡單小分子有機物。該水解酸化池的設計中采用了脈沖布水器,底部進水方式采用的是穿孔布水管,可以達到布水均勻的效果,并能使泥水充分混合,提高處理效率。設計水量150m3/d,設計尺寸為5.0m×2.0m×5.0m,有效水深為4.5m,設計停留時間為6.0h,設計上升流速為1.0m/h,主要設備有脈沖布水器1臺。
3.4 A/O池
A/O池利用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氨氮、總氮,在好氧段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并將氨氮轉化為硝酸鹽。該項目設計水量為150m3/d,缺氧池設計尺寸為5.0m×1.0m×4.5m,設計停留時間為3.2h,好氧池設計尺寸為L×B×H=5.0m×3.0m×4.5m,設計停留時間為9.6h,有效水深為4.0m,氣水比為10∶1,污泥回流比為100%,硝化液回流比為400%,可以滿足運行要求。
3.5 二沉池
二沉池采用斜管沉淀池。設計水量為150m3/d,設計尺寸為4.0m×3.5m×4.5m,有效水深為3.8m,設計表面負荷為0.65m3/(m2·h)。
3.6 消毒池
消毒池采用次氯酸鈉對出水進行消毒,殺滅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確保出水中糞大腸菌群數能達標排放。設計水量為150m3/d,設計尺寸為3.0m×1.0m×2.5m,有效水深2.0m,設計停留時間為50min,設計次氯酸鈉中有效氯投加量為10mg/L。
4、運行情況
該項目2016年8月左右設備安裝完成,經設備聯動調試運行后,投入污泥菌種進行調試運行,經過2個月左右的菌種培養和接種,系統進、出水指標趨于穩定,污水站平均水量約為100m3/d,節假日高峰期可達到150m3/d。進水COD指標為350~450mg/